业内专家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危”中之“机”
    2008-11-03    本报记者:张莫 实习生:陈希    来源:经济参考报
  11月1日下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称CCER)“中国经济观察”第15次报告会在北大朗润园举行。业内专家共同探讨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怎样的“危”与“机”,以及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向。
  当日公布的、由国内外17家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最新一期“朗润预测”结果显示,中国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8.5%至9.8%,比三季度实际增速会回升0.1个百分点。而通胀水平则会继续大幅下降,回落至4%以内。
  CCER教授宋国青认为,短期内经济相对放缓未必是坏事,相反贸易条件的改善带来的福利效应,可能使中国两三年以后的经济情况非常乐观。“实际上,前些年国际经济景气和国内经济高增长伴随着进口指数的大幅度上升和贸易条件的迅速恶化,中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会因进口价格上涨而遭受损失”,他说,“而国际经济恶化反而引起了进口价格的下降,如9月份进口价格下降10%。考虑到月度统计数据的不准确性,进口价格即使下跌5%也为中国进口节省50亿美元。”他表示,国际经济不好,尽管短期会影响出口,对总需求不利,但中长期可以增加资源进口,从供给角度是有利因素。因此两年以后经济增长或许比现在更好。
  “朗润预测”同时显示,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预计央行年内仍将进行2至3次降息操作。“面对目前的困难,不是仅靠货币政策就能够解决的。货币政策在应对通缩方面有作用,但对于启动经济增长不会有那么大作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其仁说,“国内生产与投资的逐渐走弱不是货币这一个因素决定的,仅靠货币政策不足以应对外需内需双走弱的局面。”
  他进一步强调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首先要取消临时价格干预政策,推进价格改革,让相对价格发挥更大作用。第二是减税,减税同时要减少支出,可以进一步研究是否发债。第三扩大准入增加竞争,继续推进对行政垄断部门的市场改革,中国这么高储蓄而投资不旺,与很多高回报领域开放度不够有很大关系。第四是清理近几年政策性法规和条例,对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投资、安全、环保、劳动等方面诸多法规条例,要做一个系统和清醒的评估,该坚持的坚持,该放松的放松。第五这几年一直控制“土根”,现在需要反向操作扩大供地,在缩小征地范围的同时启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以城乡建设为主轴推进内向产业增长。
  相关稿件
· 中国经济前景依然乐观 2008-10-30
· 中国经济最困难时刻或已过去 2008-10-29
· 中国经济衰退几率等于零 2008-10-29
· 中国经济更要注重分配正义 2008-10-29
· 中国经济总量已占世界6% 200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