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最困难时刻或已过去
    2008-10-29    作者:亚夫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受华尔街金融危机影响,近来对经济前景悲观的声音太多了。尤其是少数“风派”人士的言论,热的时候助热、冷的时候助冷,乱人信心,于事无补。

  而正所谓“骤雨不终日”。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看,中国经济的最困难时刻或已过去。现在,除了信心之外,最需要的是勇气与应对技巧,是洞察力和决断力,是对经济乌云的辨析能力和对信息杂音的抗干扰能力。而有眼光的经济界人士,正可以为下一张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新版图提早布局了。
  试问,凭什么这么说?
  在解析之前,先要说明一下,中国经济今年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用3月份温家宝总理的话说,是国内外不可测因素多,决策困难。另外还有美元问题,美元跌跌不休,何时见底。从3月份到现在,这半年多时间可谓惊涛骇浪,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加上美国的华尔街金融大海啸,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说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不妨从内外两方面来观察。
  从外部看,尽管华尔街危机有向实体经济蔓延的趋势,世界经济有衰退危险,但也引发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最明显之处有三,一是供求格局的变化,二是能源及原材料价格趋势的变化,三是美元及黄金价格趋势的变化。而这三大变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中国来说,其积极面要大于消极面。
  首先,受华尔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供求格局出现变盘。高负债国家的需求明显萎缩。特别是过度使用金融杠杆的国家,甚至有“国家破产”的信用危机。而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欧美国家。这些发达国家需求的减少,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全球贸易,进而影响全球供求,全球的生产制造。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利弊共存的因素。
  其次,受需求萎缩影响,近日能源及原材料等商品期货价格出现大幅下挫,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全球通胀的压力。尤其是石油价格一路下泻,从140多美元跌至60多美元,跌幅超过50%,而原材料及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也是如此,市场哀鸿遍野。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对像中国这样发展快速的新兴国家来说,是件好事,对化解输入性通胀有明显作用。
  再次,在全球各大经济体都在拿出真金白银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注入流动性的时候,美元出现了走强的苗头,黄金则露出了颓势。美元如此表现,不是美国经济已经走好,而是其他经济体开始转坏。但美元的转势,对石油及原材料价格的走向,是有决定性影响的,同时对美国债券也有重要影响。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偏于利好的因素。
  从内部看,中国经济从年初的“两防”到不久前的“保控”,直至现在强调促增长,政策导向已发生明显变化。同时,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经济试图改变以往外需依存度偏高,寻求内外需均衡发展的新模式、新增长点的关键时刻。在政策导向和需求环境都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风险已经解除,这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政策导向发生明显改变,资金面趋于宽松,财税及其他政策对外向型企业、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扶持力度加大,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就业问题、企业生存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转型与再生能力。同时,这些政策的出台,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增强全社会的投资信心。
  其次,需求的明显变化,不仅表现为外需的被动式调整,同时也表现为内需的主动调整。而中国的外需,并不局限于发达国家,对新兴国家及其他市场,同样也有吸引力。因此,现在改变的是外需结构,包括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而内需的变化,则有更长远的战略思考,这就是除了城市人口,7亿农民的消费需求如何释放,也是一个大话题。
  现在,对中国的内需,不仅国内企业十分关注,国外也把世界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这是非同寻常的。
  在上半年诸多不明朗因素现在已经逐渐明朗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可以说已经渡过了迷茫期,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在世界经济大破大立的历史转折关头,如何因势利导、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同时又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需要拿出大智慧、大胆略、大勇气来。而看不清状况的过度悲观,不仅不利于人们的判断,也对经济的平稳运行有负面作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