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0-20 本报记者:叶建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国庆期间,记者走进四川简阳市石板凳镇菜子村村民许菊华的家,一台崭新的长虹29寸彩电摆放在堂屋的方桌上,一家人开心地看着电视剧。许菊华说:“这台彩电是不久前买的,价格1338元,政府补贴了174元。原来家里看的是三年前用800多元买的小彩电,图像不清晰,还收不到几个台。” 许菊花是四川“家电下乡”试点工程的一个受益者。2008年1月15日,按照财政部、商务部统一部署,四川全面启动了“家电下乡”试点工作,全省农民可凭户口本和身份证在省内指定网点购买中标型号的家电,并按照规定可享受产品销售价格13%的补贴。 经过9个多月的试点,“家电下乡”政策已深入民心。记者在四川农村基层调研时了解到,农民群众对于“下乡”家电购买踊跃,他们认为,“家电下乡”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且价格也比较合适,但部分农民更希望在“下乡”家电中能增加一些中高档产品,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家电下乡”政策受到了四川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记者调研时还发现,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档次偏低与农民实际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农民急需的产品,像洗衣机等却没有纳入补贴范围,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家电下乡”试点的进程。 刘祥超说:“虽然四川‘家电下乡’产品销量是三个试点省份中最高的,但我们仍要清醒地看到,四川拥有6900万、1978万农户,这意味着平均每百户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还不到5台,平均每个网点销售数量还不到75台。这主要就是因为此次‘家电下乡’产品的档次偏低,无法满足更广大农民的需求。” 54岁的资阳市简城镇星光村村民周泽强说:“我们村里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都是中老年人,我们觉得能用就可以了。但现在的年轻人根本看不上这些产品。现在年轻人结婚,买电视要液晶的,买冰箱要三开门的,平时用的手机至少也要能摄像、听音乐的。不过,希望国家能够增加一些档次高一些的产品,真正让农村老百姓享受到实惠。” “对于农民来说,真正买不起家电的毕竟是少数。”四川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副处长王建立认为,调动农村市场,拉动家电内需,国家层面可以考虑实现“补贴扩面”,就是将补贴的范围扩大,对于一些中档产品,仍然保持在13%左右的补贴,而低档产品,应该进一步提高补贴的比例,这样才能既满足贫困群体的消费需求,又满足另一部分富裕农民的需求。 刘祥超、王建立还建议,“家电下乡”试点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国家有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在“家电下乡”政策框架下,因地制宜、简化手续,加快产品销售和补贴兑付进度,同时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家电下乡”企业、销售网点的监管和服务,将这一政策落到实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