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东出现了一种经营家电租赁的新型渠道模式,家电企业可以通过广东邦家租赁公司提供的租赁模式,使自己的产品进入终端。 业内人士认为,家电租赁模式为家电企业开拓了新的终端渠道,也为打破国美、苏宁等传统家电卖场终端渠道的垄断提供了契机。
租赁业市场空间大
2007年底,蒋洪伟以“资产消费化,消费资本化”的经营理念,在专业机构调研国内外租赁业的基础上,投资成立了广东邦家租赁公司。目前,邦家的目标消费群体分为私人租赁与集团租赁两个板块。 邦家租赁的初步计划是2008年在广州市开设两家旗舰店,3年内在一线城市开设15家直营旗舰店,5年内开设50家直营连锁旗舰店及50家中心店,初步在全国一线城市形成品牌效应和连锁规模。 对家电厂商来说,同租赁公司打交道不仅可以多一条渠道,而且由租赁公司出面打点一切,满足最终客户诸如短期租赁、长期租赁、以租代售等各种需求,企业可以专心搞生产。此外,通过一次性地回笼货款,既增强客户的购买能力,又增强了企业再生产能力和占有市场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依赖出口和外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显得更加脆弱,在这种情况下,消费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呼之欲出,而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破解内外困局的必然选择。这中间,租赁消费成长空间巨大。业内专家估算,国内租赁市场的交易额有望达到上万亿元,利润空间接近千亿元。 从家庭到企事业单位,我国积压着大量利用率低的家电、家具等工具及用具。以2006年数据为例,这一年底全国乡级以上的工业企业库存商品累计总值达33276亿元,如果加上全国商业、乡镇企业的库存,其总值已逾7万亿元。赵为民认为,发展实物性租赁是把“死货”变成“活钱”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调动社会上大量闲置财产、调剂余缺、提高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使用价值的一条重要通道。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对租赁业在国内的发展十分乐观:“邦家租赁在广阔的消费领域找到了新的价值链——新型业态的租赁业。奥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使我们有机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审视各个经济领域中的‘空白点’,租赁业就是‘空白点’之一,邦家使产能过剩的家电制造业多了一个流通渠道。”
制造商寻找“另一个终端”
今年家电业的日子是“苦”过来的。原材料上涨、人力成本增加和渠道的强势侵蚀了已经为数不多的利润。国内市场尽管一直保持增长,但由于国美、苏宁等渠道商过于强势,虽在终端实现了销售的规模增长,但留给家电企业的利润所剩无几。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家电企业普遍提出了“向终端要利润”的口号,但终端建设的巨额投入成为企业的难题。目前,国内家电企业中仅有海尔和格力的自建渠道具有一定规模。 蓝博智业营销机构首席顾问赵为民认为,借助有实力的租赁公司的采购渠道,家电企业能顺利进入租赁市场。这样可以借助“新业态”制高点,迅速地在终端提升品牌认知度;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个渠道了解到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最经济的方式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认为,邦家租赁公司提供的租赁模式,将会改写目前竞争激烈的家电业格局,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也有利于消费者消费意识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