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行业矛盾突显 亟待政府对症救治
一位药企老总对医药行业发展的忧虑
    2008-03-24    本报记者:高增双 徐宜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医药产业经过一轮较长时间的持续高速成长后,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哈药集团总经理姜林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医药行业发展深感忧虑。在他看来,不仅医药企业自身创新能力薄弱,而且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对医药产业政出多门,缺乏行业统筹规划,都在影响着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姜林奎介绍说,近年来,由于药品降价、招标采购再降价、能源原料提价等政策因素,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无序竞争,医药企业行业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在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矛盾中,市场竞争与行业监管的矛盾、药品购销与医院垄断的矛盾、健康产业与贿赂经济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与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等尤为突出。中国医药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危机与转机并存的关键发展时期。姜林奎对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忧虑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创新能力薄弱,严重困扰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令人忧。
  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研发力量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辉瑞、诺华、强生等跨国制药巨头的发展历程都验证了这一道理。然而,我国医药行业科技投入低到仅占销售额的1%左右,这与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15-18%的反差悬殊,如以绝对值计算则相差更为悬殊,2006年全行业的研发投入仅6亿多美元,而辉瑞一家就达76亿美元。这导致大量同质化仿制药涌入市场,恶性竞争不断加剧。另外,根据国家各项新药审批政策,新药很难进医保目录,进不了目录就很难有市场规模,而且新药的保护期短,只有五年时间,成本还没有收回来,别的企业花费很少的代价就生产出仿制药品了。在这种环境下,愿意冒大风险扎扎实实搞创新的制药企业少之又少,政策的不配套使得大家都不愿意花钱创新,谁搞创新谁赔钱。
  因此,国家应加大医药科研开发的投入,设立新药研发专项基金,加强基础研究,保护、审批和创制新药进入基本医保目录等鼓励政策,建立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机制。
  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导致行业不良发展态势令人忧。
  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但常被简单地归结为药价虚高等表面因素。多年来,国家对药品采取连续降价、招标采购等一系列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探其深层原因还是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明显偏低。由于垄断药品市场80%的医院体制改革严重滞后,长期延续“以药养医”实行药品加成政策,加上流通领域的不正之风和愈演愈烈的医生回扣,致使制药工业在正常的药品交易过程中失去话语权,严重制约着制药工业的正常发展。与此同时,国家降一个药品的价格,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就马上停产这种药,再生产新药,结果还是高价药。
  “以药养医”是当前医药行业各种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医改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并充分发挥医保机构的监督作用,提倡合理用药,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国家对医药产业的定位尚不明确令人忧。
  制药虽然是个小行业,但是,它却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公益性产业。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医药产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应当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在国民经济中列18-20位,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不相适应。
  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战略地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进一步明确药品战略物资的定位,提升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政出多门,缺乏行业统筹规划的管控模式令人忧。
  国家医药管理局撤销并改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贸委医药司也随经贸委一起被撤销后,医药行业好像没有了主管部门。各相关部门都按其职能出台医药方面的政策,但不配套、不衔接。例如,发改委已降低药品价格,药品招标采购还要降价,中标医院往往还要“进门费”,由于降价药医疗机构赢利少,降价药可以少用、甚至不用。制药企业承受很大压力,较大的付出,但病人得不到实惠。一个药品投招标文件,就有六个部门签发,可文件又没落实,一边投招标,一边二次议标,文件明确规定不允许二次议标。
  相关稿件
· 广东医药行业经济总量超过1200亿元 2008-03-24
· 医药电子商务摸索中前行 2008-03-20
· 李振江:发展中医药产业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08-03-18
· 内蒙古出台措施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 2008-03-17
· 李振江: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 200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