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一部分事业有成完成原始积累的农民工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返乡创业,引发了农民工输出地劳务经济的“新裂变”,实现了从输出劳动力到带回生产力的历史性转变。然而,目前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一般具有规模小、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不高等特点,随着企业的发展,他们普遍面临着融资难、人才缺、土地紧张等困境。
返乡创业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占主导
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一般都是基于以前的打工经历和在打工中学到技术,回乡创办的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具有规模小、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不高等特点。以安徽无为县返乡创业农民工邓立翠为例,她之所以创办孵鹅企业,就是因为她在农场打工时学到了养殖技术。 此外,由于目前返乡创业的多是上个世纪80年的农民工,他们自身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当初打工主要从事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如今在东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背景下,这些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也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投资在10万元至100万元的占大多数,其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返乡创业还面临多重制约
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起点低,创业观念比较保守等,他们在创业和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是融资难。无为县九洲禽业有限公司是该县农民工黄万勇在2002年投资1000多万元返乡创办的一家屠宰加工企业。黄万勇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农民工创业一般习惯于靠自己的原始积累,硬打硬拼,很少利用银行贷款。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原有的自有资金已经很难支持企业扩大发展,要发展上台阶,必须获得金融支持。但目前融资现状却不容乐观。 据介绍,现在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对他这样的返乡创业企业往往只能贷到一两千万元,但这却难解企业融资之渴。而且贷款手续非常复杂,周期很长。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企业从县行申请报告,到银行开贷审会,再到市行审批,再报省行审批,再返回,一个贷款批复周期,快则一个月,慢则三四个月。而且即便批下贷款还要再进行评估抵押等程序,少说也要半个月。 不少企业认为,以往像他们这样的返乡企业只满足于简单开个小厂,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周转,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这种保守的观念显然不适应新形势,因此从以前的不愿意贷款到想贷款,想通过融资扩大企业规模,但却遭遇到融资的瓶颈。 二是人才缺。无为县四海面粉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缪其满谈起回乡创业的困难,脱口而出“缺人才”。这个昔日从农村走出去的“泥腿子”企业家,在带领企业逐步发展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人才不足的制约。“我们现在的创业已经从当初的小作坊开始逐步转向中型规模,原有的人才素质和结构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需要了。”缪其满说,他的公司现有员工180人,大多数是吸纳本乡本县的农村劳动力,平均文化程度才初中水平。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粗放型的劳动力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引进高级知识人才。前不久他专程去贵州以年薪六万元聘请一名高管,但现在还没有谈妥。今年他从学校招了四名大学生,“但因为实践经验缺乏,暂时还不能独当一面。”他摇摇头说。 三是土地制约。据了解,随着这几年无为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增多,无为县的土地供地指标也开始捉襟见肘。对很多想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企业而言,用地成了一大制约,也成了当地政府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头疼问题。 有关专家认为,今后一段时间是我国劳动力转移的高峰期,也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时期。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