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舆农民工怀揣技术走四方
    2007-06-06    王伟 赵哲    来源:经济日报
    郭向阳是河南省平舆县东皇庙乡任楼村人,9年来他一直服务于广州市白云区一家电子有限公司,从一名普通员工一步步做到高级行政主管。如今他月薪已经达到1.5万元,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和轿车,成为一名真正的广州市民。
    像郭向阳一样,在城市安家落户的平舆县农民工已突破8万人,占该县28万外出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多。近年来,平舆县通过培育农民工的操作技能,提升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逐步打造出平舆农民工形象的“金字品牌”。
    今年初,天津津南通用机械厂副厂长宋宝祥不远千里再次驱车来到平舆县,把天津特产“十八街麻花”和50份用工合同、人身保险合同送到他新招的平舆籍农民工手中。
    “平舆农民工吃苦耐劳不说,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技术过硬得很呢。去年我公司招的30名农民工如今成了‘顶梁柱’。”宋宝祥言语中流露着赞叹。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让农民工真正怀揣技术走四方,平舆县积极开展各种技能培训班,以“组织+培训+输出”的模式,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订单式培训和重点培训,使得大部分外出农民工基本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取得了1至2个岗位技术合格证书。
    同时该县依托“全国著名防水防潮之乡”的知名劳务输出品牌,通过设立驻外办事处、信息服务站等,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劳动力输出市场服务网络。据统计,平舆县农民工每年通过劳务输出实现收入12亿元。
    今年43岁的平舆农民曾亚辉已在北京闯荡了18个年头。没上过大学的他却先后旁听过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课程,清华、北大的经营管理课程,甚至买来哈佛的MBA教材自学。他还参加了司法部举办的律师培训班,是“全班600多名学生中惟一的农民工”。
    在深圳打工的平舆县李屯乡前岗村农民王倩在打工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已自学取得专科、本科毕业证书,目前正在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目前,通过充电育足自身的文化底蕴,融入城市新生活,谋求新的发展正成为该县许多外出务工青年的首选。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平舆县依托天地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在民工集中区域建立了55个流动党支部和200多个农民工协会,及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政策教育。 
    来自平舆县庙湾镇的农民工戴全明连续5年向宁波市慈善事业捐资。在宁波市众多外来务工人员中,戴全明是为慈善事业捐资数额最高、次数最多的人。他被评为“浙江省最感动你的农民工”之一,还当选宁波市林家社区居委会委员、宁波市江东区九届人大代表。外来民工当选人大代表,这在宁波市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最需要钱给儿子看病的时候,118.2万元的巨额钱财从天而降,“掉”到了在广州打工的平舆县王岗乡兴旺店村人王运启面前,偶然捡到这笔巨款的王运启尽管急需用钱,但他分文未取,百万巨款完璧归赵。经豫粤两省媒体报道后,王运启拾金不昧的义举深深感动了两地居民。
    “戴全明、王运启等虽然只是务工人员中的一小部分,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平舆人的精神品质,树立了平舆民工在全国的良好声誉和形象。”平舆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启现说。   
    平舆县外出务工者致富不忘桑梓情:曾亚辉每年都要在家乡举办项目经理和中高级技工培训班,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同时着手准备成立基金会,负担上不起大学的农民工子女学费,救济发生意外的农民工家人;高杨店乡农民刘自安投资3500万元兴建奥星防水保温材料厂、东皇庙乡农民胡小东投资5000万元兴建康博汇鑫油脂有限公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该县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回家乡,带着挣来的“第一桶金”上项目、办工厂、建学校、修道路,掀起一股回乡创业的热潮。
  相关稿件
· 河南农民工公益服务队好事多磨 2007-05-29
· “平安计划”惠及2680万农民工 2007-05-28
· 陈小娅: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2007-05-28
· 调查显示:超过90%农民工没能参加工伤保险 2007-05-25
· 何时能请农民工去体检? 200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