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千里的海岸线上,现代化厂房星罗棋布,别致的居民楼鳞次栉比;湾畔内、渔村里、海岛上,到处是红火的开发建设场景。哪里是城市,哪里是农村,已无法分辨。走访胶东半岛的荣成城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
24小时热水的新农家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好当家集团荣康食品公司,长长的参观通道两旁,是宽敞整洁的全封闭、恒温加工车间,上千名工人身穿白色工作装,面戴口罩,脚穿胶鞋,在长长的生产线上紧张而娴熟地忙碌。而这些工人,就来自周围的农村。集团总部不远处,矗立着近五万平方米的农民住宅楼,这些楼房是由该集团投资建设,无偿提供给附近六个村农民居住的。小区内广场、宾馆、超市、医院、礼堂、幼儿园、海洋学校、老年文化活动室等一应俱全,人均25平方米的农民住宅楼,竟然24小时供给热水,让人咋舌。 去年销售收入25亿元的好当家集团,先后兼并了周边七个村庄,安排近3000名村民就业,这几个村农民年人均收入已过万元。不仅如此,60岁以下的农民全部成为好当家的正式员工,60岁以上的每月可享受50元生活补助。农民患病可凭医疗证到集团医院就医,医疗费报销60%,大病有补贴。进入集团工作的农民,由集团统一交纳社会养老保险金,个人只负担总额的10%,令人惊羡。 幸运的不仅仅是并入好当家集团的七个村。这几个村所在的荣成市,多年领跑山东县域经济,被誉为“江北第一虎”。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荣成的位次由2003年的第21位跃升到2005年的第13位。2006年完成市内生产总值415亿元,财政总收入3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376元,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农民取得的工资性收入占68.7%。荣成的得意之笔,不仅仅在于实现了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荣成,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静悄悄地开始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探索。
80%的传统渔业村走上多业并举之路
反哺,对动物来说,是本能;对人类来说,是美德;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威海市委常委、荣成市委书记汤光运看来,是政府的责任,“农村不发展就不是科学发展,不建设好新农村就不是和谐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建设新农村也就是建设新荣成。” 荣成渔业资源丰富,20米等深线内可养水面200万亩,在千里岸线上分布着340多个渔农结合村,占全市农村的1/3强。尽管地处沿海发达地区,但全市农业人口占48%,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占11%。近几年,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日渐枯竭,渔场大幅减少,渔业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坚持城乡统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是有条件的,即工业要有能力来反哺农业,城市有这样的实力来带动农村。而荣成人深谙一个道理:资源依赖型的产业结构虽然能实现一时的发展,却难以形成支撑新农村建设的长效动力。 荣成确立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农战略,加速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工业支撑型转变,重点抓好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前景广阔的造船及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深加工三大产业。2003年以来,荣成累计完成产业投入700亿元,再造了一个产业荣成。按照“跳出农村抓农业、跳出农业富农民”的思路,引导鼓励村企突破传统产业和区域束缚,挺进新兴领域。先后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120多家,80%的传统渔业村走上了工业为主、多业并举之路。
招商引资、发展工业选择那些能带来农民就业的产业
荣成人招商引资上项目是有选择的,除了质量、效益、后劲,还有就是以消化农民为主旨。记者看到,俚岛湾畔,塔吊林立,投资五亿美元的三星造船项目正在兴建中;马山岛上,机器轰鸣,投资2.48亿美元的韩国成东造船项目落地生根;黄海船舶工业园也在加紧开发……荣成境内,一条40平方公里的造船工业带正在崛起。荣成大搞造船业,一个重要原因是船舶产业既有资金、技术密集的特点,也有劳动力密集的优势,劳动力成本约占造船总成本的40%,未来荣成造船业至少将吸纳1.5万农民就业。 荣成已开始把以城市利益为导向的工业路线转向城乡联动、有大量农民参与的工业化选择。近年来,荣成市鼓励和引导有龙头型的渔业公司和工商企业反哺农业,把农田变成原料车间,把农民转化为产业“蓝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在荣成,工业龙头“舞动”农业产业化的例子随处可见。荫子镇先后引进了山月食品有限公司、远大蓝海花生食品有限公司两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依靠这两家企业的带动,该镇发展了1.2万亩的绿色花生栽培基地,有2200多人从事花生收购、粗加工和精选,每人年均增收500多元。目前,好当家集团、泓达罐头、泰祥水产等100余家国家级“农字号”企业的加工范围已涵盖果品、蔬菜、花生、畜禽、水产等品种,年出口创汇4.2亿美元,增加农民收入2.1亿元。 强势企业兼并联合后进村,是荣成工业反哺农业的又一创新。1992年以来,全市参与兼并联合的企业和村庄有89个,行政村由946个减少到863个。强企兼并联合后进村,抓住了新农村建设中关于“生产发展”的首要要求,找到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起调动各方力量建设新农村的有效机制。罗山寨村、和家庄村并入寻山渔业集团后,村民成了企业的员工,企业则突破了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制约,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好当家集团兼并邻近七个村庄,安排了近3000名农民就业。此外,荣成还出现了西霞口、马山等八个“城镇化农村”,配套发展一二三产业,吸纳本村适龄劳动力,村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新型工业化让20多万荣成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 “解决‘三农’问题,实际上也是在解决城市自身发展的问题,荣成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多取决于47万农民。”汤光运说。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荣成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上,已经做出了一篇颇有分量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