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9-07 本报记者:姜锐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公布,我国已签署了从该机构购买价值约500亿美元的IMF债券的协议,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相应的特别提款权(SDR)计算价值,参照8月25日汇率,向IMF转入人民币。
这是IMF史上首次发行债券,我国也成为第一个签署债券认购协议的基金组织成员国。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公布的方案,这个5年期的债券,将以SDR计价,分季度发放利息,并可在IMF成员国和购买者间交易。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以购买债券的方式向IMF增资,相当于人民银行对IMF拥有了债权,这种债权债务关系上的创新是IMF改革中的最大亮点。此外,在出资币种上也与以往按基金份额注资有所不同,此次购买债券,尽管支付对价的计量单位还是美元,但支付货币为人民币。而以往按比例缴纳份额时,其中25%必须是SDR份额或者美元、日元、欧元等可兑换货币,其余的75%则由各国缴纳本币。
尽管舆论普遍认为,这相当于对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某种程度上的认可,但专家指出,这是IMF自身渐进式改革过程中的一种尝试,人民币究竟能通过购买IMF债券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还要取决于IMF对该笔人民币的后续的操作和使用。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胡志浩认为,由于人民币不是可兑换货币,IMF在向他国贷款时一般不能直接提供,因此,IMF对所获人民币的操作不外乎三种可能:
最直观的可能是,一些和我国有经贸往来的国家有人民币贷款的需求,贷款主要是用来清算跟我国产生的贸易结算。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实际上充当了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
不过,胡志浩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样意味着IMF在贷款过程中要将合适币种的资金配置给需要的国家,人民币目前的适用范围还是比较小的。
另一种可能是,将来获得贷款的国家用以SDR为计值单位的贷款额度到人民银行来兑换相应数额的美元或者其他可兑换货币。这种情况意味着,我国的外汇储备数量没有变化,但是结构发生了调整,相当于部分美元资产转化为了SDR。
第三种可能是,直接以SDR结算。此前,包括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内,有不少声音呼吁将SDR用于国际贸易的结算,并使其成为各国储备的主要形式,以取代因金融危机导致信用严重受损的美元。
不过,由于我国是购买IMF发行债券的首单,尽管“金砖四国”中其他国家也做出了购买承诺或表达了购买意愿,但因尚未达成最终的购买协议,其他国家是否也以各国本币出资购买,还未可知。
事实上,专家认为,以确保全球经济稳定和平衡发展为出发点的IMF等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关键是公平地分配份额。近日召开的“金砖四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提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转移7%的份额以保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投票权。
胡志浩认为,短期内我国份额的提高并不现实,IMF自身改革的压力也很大。以人民币购买IMF债券,与按照基金份额注资不同的是,购买SDR债券不涉及投票权、贷款额度、SDR的分配等其他三个方面的改变。这实际上是在没有增加IMF份额的情况下,提高参与度的一种折中办法。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金融危机爆发后,IMF资金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发债行为是为了快速补充该组织的资金,而IMF是否适合长期作为发债人还有待观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