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被政府接管……最近一段时间,华尔街经历了一场前所未见的金融海啸,西方众多金融机构和企业股价大幅缩水,这使得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计划“海外抄底”。业内人士认为,美国次贷危机何时见底尚难预料,中资机构海外并购仍需谨慎。
次贷危机仍处于深化期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一般是30年左右,发行高峰期是在2003年和2004年,到了2007年,大部分次级抵押贷款1至3年的优惠利率已经到期而开始重设利率,在美元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的情况下,不少次级贷款的借款人月供增加50%以上,造成了危机的逐渐爆发。 目前整个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规模高达12万亿美元左右,其中次级贷款约占10%至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版《金融稳定报告》估计约1.3万亿美元。次贷危机爆发后金融机构进行的坏账冲销仅占这庞大规模的一小部分。 9月20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最新计划,要求国会赋予政府广泛权力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以阻止金融危机加深。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政府制定的最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这也再次证明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应该处于深化期。据美国联邦保险存款公司估计,目前还有100多家金融机构处于高危状态。另外,次贷危机的影响是否将继续蔓延到信用卡、汽车贷款和企业信贷等领域,甚至向实体经济扩展,也有待观察。
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战略机遇
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时发布的公司资产损益表中关于债权的一栏显示,作为债权人,真正因为无法实现债权受到影响的,主要是美国和日本公司。相比之下,中国的银行榜上有名的并不多。 次贷危机令西方各大金融机构的股价出现深幅下挫,加上中国国内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中国企业面临着难得的“走出去”机遇期,有机会通过股权投资、跨国并购等方式,参股或购买世界一流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如果把握得好、操作得好,这当然是一个机会,像美国银行在这次危机中就把握了很好的机会;它在海外市场投资的回报,完全可以冲掉它在美国市场上的亏损,让它还有余力做别的事情;这对中国的金融机构应该有特别的启示。另外,鉴于目前中国国内缺乏足以支撑大型跨国并购的金融机制和国际化人才,缺乏过硬的顾问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庞大的服务支撑体系,次贷危机也为中国企业低成本吸纳国际人才的机会。 中资金融机构海外抄底应重视风险防范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尚未见底,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有深化的迹象,中国相关企业在实施海外并购时要把风险意识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来考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损失。有关专家认为,中资金融机构“海外抄底”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时机问题。美国经济面临严峻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全球宏观经济将进入新的周期,很快复苏的可能性不大。如何掌握好买卖时机的火候,值得中国金融机构深入研究。 其次,是收购对象。中资机构如何选择合适的收购对象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认为,在资金充裕、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海外资产会显得很便宜。但便宜不应该成为投资的理由,如果资产不能给自己带来效益,再便宜也没有价值,甚至有可能“消化不良”而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 第三,是能力问题。客观地讲,中国企业在金融领域实施大规模跨国并购方面尚属于新手,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走出去”应该是一项长期战略,不能抱着炒短线的思路,只看一时涨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