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正遭受史上最严重的干旱,这场天灾将当地农民推向了崩溃的边缘。据调查,近两年该国农村地区的自杀率比城市地区高20%。 雷·戈登是澳大利亚东南部小镇Barham的水稻种植户。由于自2002年以来该地区一直干旱少雨,对来年收成感到绝望的戈登去年9月干脆将1600公顷耕地撂荒。在澳大利亚,像戈登这样的农民并不在少数。有数据显示,正常年份该国2000多个水稻种植户的年产量约为120万吨,而今年这一数字仅为1.8万吨——为1927年以来的最低数值。 墨累达令盆地是澳大利亚的主要粮食产区,它以该国境内最长水系墨累河与达令河命名。然而该地区正常的年降雨量也仅有250至300毫米,很多地方甚至处于半干旱状态。干旱发生前,当地农民之所以能够丰产主要是因为全国70%以上的灌溉资源都集中于这一地区。不过,近年来降水的日渐稀少使农民难以分配到地表水资源,粮食减产也就成为必然。 正常年份里,澳大利亚大米产量的85%都被出口到亚洲、中东、南太平洋等地区的70多个市场。因此,尽管澳大利亚大米产量占全球大米总产量的比例仅为0.2%,它在全球大米贸易中的比例却超过4%,这意味着,足够在一年的时间内给4000万人口每天提供一顿饭食。 澳大利亚的小麦收成同样也受到干旱的影响。以往情况下,澳大利亚的小麦产量都能达到2000万吨,出口量也位居全球第三或第四,最近两年该国的小麦产量锐减至以前的一半。不过,由于小麦的生长对降水和灌溉的要求不像水稻那样高,很多农民开始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分析人士预测,如果年内在小麦种植带的降水量能达到历史平均水平,澳大利亚下一种植季就能获得小麦的最大丰收。 干旱不仅对澳大利亚规模达300亿美元的农业经济构成威胁,也助推了全球粮食价格的上涨,过去两年中大米、小麦和玉米的价格都已翻番。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克里布指出,国际机构逐渐认识到,全球粮食危机比气候变化危机甚至下一轮石油危机都来得快。
(肖莹莹编译自6月2日美国《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