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看美国]美元新与旧 价值两重天
    2006-11-14    新华社记者刘洪11月13日发自华盛顿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月23日,第一张印有美国新财长保尔森签名的美元钞票下线,美元从此也算进入了“保尔森时代”。
    在美国,旧版钞票和新版钞票一样流通——在每张钞票正面都印有一行字:“该票据是支付任何因公因私债务的合法凭证”。从这个意义上讲,“保尔森时代”更多是文字上的,不影响美国人的具体生活。
    但是,目前全球流通的7000亿美元现钞中,有一半以上在美国以外使用。在一些地方,新美钞和旧美钞可大不一样,只有“保尔森时代”的美钞,才算是真正的硬通货。
    有“明星政治家”之称的鲁宾,被认为是美国最近20年中最优秀的财政部长,但很可惜,印有其签名的美元钞票在国外却实在少受人追捧。
    同事余谦良曾在印度尼西亚当过常驻记者,据他介绍,在印尼根本找不到旧美钞。为什么?因为旧美钞兑换印尼盾是要打折的。比如,印有克林顿时期财政部长鲁宾签名的100美元钞票只能兑换相当于95美元的印尼盾。另外,如果美元有折叠过的印痕,那对不起,钞票的实际价值也得打折。
    余谦良所言不虚。日前《华尔街时报》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马达加斯加中央银行外国服务主管拉扎菲姆贝罗去印尼出差,随身带了八张面值一百美元的现钞,其中4张是1996系列的。
    但她惊讶地发现,许多印尼酒店、餐厅和商店根本不收这些美钞,“印尼人对他们的货币非常认真”。她后来不得不从朋友那里借钱才顺利完成那次旅程。这个教训令拉扎菲姆贝罗记忆深刻:“如果我去欧洲或者美国,我根本不必担心。但是在非洲或亚洲,我得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我携带的百元美钞是新版的,而且看起来是崭新的。”
    是人就难免喜新厌旧,美钞也在劫难逃。其实,旧美钞不招待见,也不止东南亚一些地方。就拿马达加斯加来说,在一艘意大利游船上当服务员的吉恩·伊夫斯经常会郁闷一阵子,因为在他的船上船员领工资时要想拿到新美钞,就需抢先一步排队。动作慢的人只能领到旧美钞,而在许多非洲港口,700美元的旧美钞工资有时只能当600美元花。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可能跟人们对美元的矛盾态度有关。美元虽好,但一旦拿到假钞,必定损失惨重,而在市面上流通的100美元等大额旧美钞中,假币的概率更多一些。另外,也可能与民众的习惯性心理有关,就如中国人过年给压岁钱,孩子们显然更喜欢收到崭新的大票子。
    不过,这种现象也揭示了一个很真实的道理,正如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约翰·泰勒所言,钞票只有在人们愿意收取的情况下才有价值。美钞也好,欧元也罢,毕竟是纸币,只有当接受者认为是硬通货时才是硬通货。
    有意思的是,最具诱惑力的美元,某些时候也很难攻破人们的心理防线。或许这是许多美国人所始料不及的。
    如此看来,美国实在应该改进美元的宣传策略。美国政府部门应该到国外进行安抚,确保美元旧钞与新钞一样,交换同等数额的当地货币。毕竟,财政部长这个职位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能因为换了人再加上用得旧了点儿,印有前任财长签名的钞票就“人为”贬值了。
    据说,现已担任花旗集团执行委员会主席的鲁宾,在听说印有自己签名的美钞“贬值”后就很不爽。不过,这位美国商界中的精英人物不改精明本色,愣说自己发现了商机:“如果有人只肯为1美元出85美分,我倒愿意与他交易,以便从中赚取差价。”
  相关稿件
· [刘洪看美国]美国楼市在“软着陆”与“硬着陆”间徘徊 2006-11-07
· [刘洪看美国]从安然“世纪之审”看美国反击财务造假 2006-10-31
· [刘洪看美国]美国港口也向中国“招商引资” 2006-10-24
· [刘洪看美国]全球汽车业步入“战国时代” 2006-10-17
· [刘洪看美国]都是电子邮件惹的祸 200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