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媒体报道的两则新闻引起关注:一是参与《工资条例》制定讨论的学者透露,由于遭遇来自垄断行业央企的极力反对等重重阻碍,《工资条例》难以在年内出台;二是在《工资条例》“难产”的情况下,由于本田在广东佛山的零部件工厂持续停工,本田在中国所有4家组装工厂被迫暂停生产。 一方面是企业反对
《工资条例》出台以减少工资支出,另一方面是工人以停工方式要求企业增加薪水。在我看来,本田工人停工也是对《工资条例》“难产”的一种“回应”,如果旨在解决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工资增长缓慢、遭遇欠薪及支付机制的《工资条例》继续“难产”,工人权益缺乏制度撑腰,说不定还会有不少企业重蹈本田工人停工的覆辙。 不可否认,中国目前还是资方市场,员工话语权很弱,而资方话语权很强。不久前,全国总工会相关官员披露的数据显示,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资本报酬占比却上升了20个百分点。这说明资方与职工的利益分配已经到了失衡的极限。在我看来,“本田工人停工事件”无论是对资方、职工还是政府有关方面,都是一种警示。 因一家工厂的工人停工,本田4家组装工厂被迫全部停产,这对资方是一次教训,停产有损失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资方就职工的薪资待遇早日与职工展开平等谈判,如果中日员工工资不是相差50倍,显然是不会出现被迫停产这种局面的。本田零部件公司提出两种加薪方案均遭拒绝,只能说明本田的这两种加薪方案还缺少诚意。 据说,停工的本田工人都是技术工,有着不可代替性,所以也就有了博弈资本。但是,对于在类似于富士康之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本身没有过硬技术的一般工人,他们能像本田工人那样与工厂博弈吗? 我以为,劳动报酬与资本报酬反差越来越大,原因主要在于两种缺失:一是职工缺少能给自己撑腰的组织。许多企业之所以没有形成工资增长的良性机制,就在于职工议薪能力不高。目前无论是地方工会还是企业工会,都难以担当职工的利益代言人。 二是职工维权缺少制度撑腰。不但旨在解决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工资增长缓慢、遭遇欠薪及支付机制的《工资条例》遭遇阻力不见出台,而且,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酝酿多年同样阻力重重遭遇“难产”,再加上其他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贯彻,职工要想维权无疑是难上加难。 本田工人停工与
《工资条例》“难产”,同一天的两条新闻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即解决职工与企业的矛盾纠纷不能再拖了。无论是《工资条例》还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阻力越大越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唯有突破阻力加快改革,才能防止各种矛盾向纵深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