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至22日,重庆市领导黄奇帆、马正其等乘坐大卡车对综合整治改造项目进行实地考察。黄奇帆称考虑到考察内容主要集中在街道两侧,乘坐中型客车,由于车窗限制视角会受限,势必影响考察的直观效果。考察后黄奇帆当场拍板拓宽机场车道。(2月23日《重庆日报》)
春寒料峭,清新政风扑面而来。领导们坐在大卡车的货厢上,因为这样视角全方位不受限,能将主干道两侧的综合整治改造项目实地尽收眼底,一览无余。重庆市长这种在细节处发力的务实之举,对勤政为民、改进政风无疑将起到示范之效。 坐卡车考察的“视角”不妨再宽广一些。除了实地考察城区改造项目的直接意义外,各路领导还应反思,以往同去一地开会或参加活动几乎是一人一车,如今在市长的带领下同坐大卡车,省油省钱还不会扰民。如此一来,应该从大卡车考察开始,当好机关低碳节能和厉行节约的表率。还要看到,以往遮挡视线的不仅仅是小轿车、大巴车的车窗,更有某些官员的惯性思维与为政惰性。市长领着官员坐大卡车考察,能否触动“官念”转变,工作下沉,值得期待。 其实,考察用什么车需因地制宜,不是凡遇到考察就租辆大卡车来,那样也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如果就在主城区,路途不远,领导们不妨以步代车走着考察;如果到县区乡镇考察,大巴最适合不过;如果考察全城总体规划,调用一回直升机也未尝不可。不过,不管到哪考察,一位领导一辆小车的惯例该改改了! 更重要的是,坐大卡车考察解决了视角无遮挡,却解决不了畅通民意、问计于民的零距离。领导们现场拍板固然是一种高效率,而一旦与民意所违则可能事倍功半,适得其反。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更需“打开天窗说亮话”,拓宽更多的渠道和平台,敞开民意之窗,让市民对决策过程获得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充分吸纳民意,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惟有此,考察的大卡车才能成为“民意直通车”,政府决策才能赢得民心,得以顺畅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