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期待的三季度的数据今日出炉,没有出人意料,市场也显得比较平静,少了二季报公布后那样的市场热度,但这并不表明我国三季度经济运行出现问题,而是因为市场已提前消化利好。总体来说,三季度经济运行基本良好,总体上保持在二季度企稳基础上持续回升的局面,实体经济复苏趋势仍在。
三大动力均呈积极态势
之所以看好中国经济,原因在于未来中国经济的拉动力正在增强,正从上半年主要由单一的投资拉动转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
房地产投资接过政府投资的接力棒,保证了投资的高位运行。对投资后劲不足的担忧已经不足为虑。虽然自年初以来,政府中央项目投资逐月下行,但房地产投资逐月回升,特别是三季度。9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7%,高出整体投资3.7个百分点,高出中央项目投资18个百分点。同时,今年四季度还将下拨一批中央投资,涉及的基建投资将和房地产投资共同构成双轮驱动,确保经济复苏继续推进。
出口四季度有望明显反弹,成为经济回升的又一动力。数据显示,近期世界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尽管这个复苏可能过程漫长,但对经济陷入衰退的恐慌已经烟消云散。具体到美日欧三个主要的经济体来看,受出口及财政刺激影响,美国二季度经济下滑收窄到-1%,预测的三季度GDP年化增长率上调至3%甚至更高,美国三、四季度实现正增长将成现实。二季度欧元区经济下滑0.1%,衰退的速度明显放缓,2010年将逐步恢复增长。受出口以及私人消费上升推动,日本第二季度实现0.9%的增长,暗示日本最糟糕时期已宣告结束。这些都可能对四季度中国的出口带来利好。
消费者信心增强,四季度的消费有望高涨。从消费者景气指数看,截止至8月份,消费者预期、满意及信心指数均创出今年的新高;从规模上看,我国消费变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都是我国消费的传统旺季。因此,由于季节性需求的上升,未来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有明显上升。 我们预测2009年GDP增长将达到8.3-8.5%,2010年投资增长会有所放慢,消费和出口的拉动力有望增强,整体增速可能略快于今年,在8.8%左右,通胀压力有所显现。
经济增长仍存隐忧
然而,虽然中国经济未来将持续向好,但是仍存在众多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外需仍具有不确定性。虽然国际经济回暖,中国的出口形势也在好转,但是月度同比下滑20%左右的出口,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进一步向上的主要拖累,也造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两升一降,难以同时发力。尤其是当前,美元贬值,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使我国的出口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其次,经济下一步发展的动力不足。要看到,当前促成经济反弹的主导力量来自存货调整和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经营困难还在延续,社会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内生增长动力非常脆弱,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困难较大。尤其是大量的贷款都流入了房地产与股市,而真正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并没有被带动起来,这样的增长很容易出现经济泡沫,可能难以为继。另外,货币供应量连续多月保持在25%以上的增速,也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对未来通胀的隐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本次应对危机的调控政策并没有解决之前中国经济已经存在的矛盾,尤其是结构性、深层次的问题。结构调整仍需进行。
结构调整日益紧迫
我们认为市场要关注的不应该是老生常谈的产业结构调整,而是负债扩张的结构。哪些结构需要调整? 一是投资、消费与净出口的结构,从投资转向消费。2009年二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7%,净出口贡献为-41%,消费贡献为54%。显然,在出口刺激措施用到极致的前提下,调低投资的贡献率,调高消费的贡献率应该是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经济陷入低迷时,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之后,消费开始成为经济稳定向上的主力。历史的经验也表明,消费的升级是与市场的放开保持同步的。 二是企业利润与劳动者报酬结构,加快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影响经济复苏的关键在于居民的消费能力,而劳动者报酬则是制约消费的关键。自2003年以后,企业盈余开始大幅度上升,同时劳动者报酬的比例急剧下降,至2007年后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高于前者8.45%,而在1995至2003年间,这比例高达30%。在政府将消费定为经济复苏的主力军时,如何提升劳动者的报酬,将是政策调整的重中之重。
(作者单位:中信建投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