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买国货尚在其次,买好货才是关键
    2009-06-16    李华芳    来源:新闻晨报
    国家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九部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强调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这表明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国货将成首选。
  简单来说,4万亿里面当然有很大一部分会购买国货,也有一部分会购买外国货。但其主要的判定标准,不应该以是否国货来衡量,而是在确定的预算范围内,以产品的质量来衡量,也就是在预算既定的情况下选择最好的产品,不管这个产品来自于国外还是国内,不管是由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生产的。这个逻辑并不复杂,有钱买好货,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果同类产品,国货的性价比较低,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购买国货呢?尤其是在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时候,购买劣质产品,将会酿成惨重的后果。这一点,很多事实已经作出了最好的证明。因此,在4万亿刺激方案里,质量问题将是一个必须特别重视的问题。而值得追问的是,何以优先购买国货——而不是优先购买优质产品——会成为一种呼声,甚至是来自官方的要求?
  实际上,优先购买优质产品,不过是一个常识而已。但优先购买国货背后,却有其他的考虑。按照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的说法:目前招标过程中问题较多的并不是“排外”,而恰恰是对国货的非法限制。尤其是地方政府项目的招标,往往偏向于外资,而轻国资和民资。不过,造成这种“崇洋媚外”局面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政府的政策。对于符合国家给予鼓励进口目录上的外国产品,不仅能够享受一定程度的免税,同时还能享受政府的进口补贴,这样一来,再加上对产品质量的考虑,购买外国产品而轻视本国产品几乎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在改革初期,“引进来策略”导致大量倾向于外国资金、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优惠,反过头来却成为了挤出国货的重要原因。现在又要靠政府调整政策来鼓励国货。这恐怕不是一个可以长久持续的做法。因为偏向外国产品,自然对国货不公平;同样的,偏向国货,对外国产品也就会产生排挤作用。
  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时候一个产品是外国产品还是本国产品,是非常难以判断的。在全球化的今天,除了原材料产地还较为明确之外,大部分半成品和成品,往往都不是一个国家生产和加工,而是由国内外联合生产的。即便是原材料的生产和运输,也可能是国内外合资的企业在运行。这样一来,政府采购的产品以生产国别的标准来判断,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解决方案并不复杂,只要回到最初的政府采购形式就行:先定下预算,然后购买好货。不管是来自民资、国资、外资还是合资的产品,只要是好产品就可以选购。同时,为了挑选出好货,可以引入招标拍卖等形式,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而无需一会儿鼓励洋货,一会儿又要安抚国货。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稿件
· 优先采购国货是政府的责任 2009-06-16
· “优先采购国货”只是一杯可乐 2009-06-16
· “采购国货”并非贸易保护 2009-06-16
· 印度中小企业希望“从严”审查中国货 2009-06-16
· 中国货币宽松超美国 200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