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国33家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联署的《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建议》已上交到医改协调小组,建议行政部门分离“管、办”职能。《建议》的主笔,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磊认为:“政府在公共卫生投入上的历史欠账,以及医疗机构改革的迟缓,都决定了相当长时间内‘以药养医’还会继续存在下去。”(11月3日《第一财经日报》)
未来的医改根本价值指向,应该是彻底打破为行政部门利益、医院利益及药企利益服务的本位主义,回归民本为重的公共医疗服务功能。如果医改主导者总是以所谓的现实妥协、次优选择作为“以药养医”保护伞,回避改革走向的拐点抉择,再精心周到的微观举措,都可能沦为空中楼阁。 医改主导者首先要跳出只计算政府投入的思维定式。诚然,“以药养医”的废除势必带来政府投入的增加,但由此引发的民生减负,也应计算进去。政府投入是静态计算的存量,而民生减负则是无法估算的变量。何况,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政府扶持、税费减免及其他经济杠杆激励等手段,用较少成本换取改革推进。 同时,医改主导者还应明白,“以药养医”是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大障碍。“以药养医”的绝大多数收益,都落到药企与医院手中。而随之带来的药价虚高、服务低劣,更使得医疗行业难以破除垄断、充分竞争。 次优选择不能成为“以药养医”保护伞。随着国家加大力度,开始建立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农民工医疗保障在内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民众不再单一面对生老病死风险的制度保障已初现曙光。可是,“以药养医”的继续拖延,将让本就有限的国家投入与民众社保,在天价药的围堵中消耗殆尽。全民医疗的国家保障被转移成以药(价)寻租者们的利益盛宴,从而导致改革举步维艰。 所以,医改主导者唯有对“以药养医”进行彻底手术,医改方能突破重重迷雾,走向增进民众福祉、还原公共保障机能、体现政府服务职能的光明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