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全文公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组织起草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它意味着经历过艰难的思考与反复博弈(此前有近十种方案出台),“新医改”方案终于进入开始接受公众意见的新阶段。
意见的亮点是重新确立了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及其中的政府责任,将当前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病因”概括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
但是,这些提法原则性的表述过多,具体的措施不明,老百姓不仅不容易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意见,也不知道在今后的生活中自己到底拥有哪些医疗卫生中的权利。
事实上,医疗改革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碗里的饭怎么分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的制度安排问题。不仅仅是医疗费用的百分之几由政府承担、百分之几由个人承担的问题,而是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如何既能使医疗体系在竞争中有活力、有效率、实现优胜劣汰,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社会的医疗成本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医疗成本过高,优胜劣汰机制不存(甚至是劣币驱逐良币),那么,庞大的医疗卫生费用,由政府承担和由个人承担又有什么不同?由政府承担只不过通过税收转了一手,归根结底还是要由全体人民买单。
现有医疗体制中的医药不分甚至以药养医,既是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病因”,也是医德医术滑坡、白衣天使堕落为黑心狼的病灶。真的医改,就要从以药养医这个病灶上下大功夫下死力气。10月15日新华网关于药品招标的报道,可以说再一次揭开了药品流通中的巨大黑幕。报道说,规格为1克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在药店的市场价格只有2元(国产),而招标中标价格却达到了81元(进口)、国产68元每支。同一药品,不仅不同地区招标价不同,而且招标前后,都要一路“打点”才能真正销得出去,从中标前的招标公司,到中标后医院领导、药房、医生,都要一路通关,到处“提成”、回扣。药价太低,即使中标也是“死”。而药价高昂,超出医药本身价值、占药价绝大部分的多出部分,其实都在医疗体系之外的流通环节被蛀虫和药耗子们体外循环掉了!而医生也是人,面对高额回扣和面对病人病情与医疗负担,很难保他的笔不向自己的钱袋子倾斜,甚至于我国医生在滥用对病人有巨大危害的抗生素方面已经远远地走在了世界前面,到了让世界各国同行瞠目结舌的地步。
因此,医疗改革的关键,除了明确政府在公民医疗保障保险方面的责任,就是要彻底打破以药养医体制:适当提高挂号费,进而提高并由政府补贴医生的劳动和技能收入,以此鼓励医德医术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患者凭医生处方自由到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药店取药。对于急诊、手术过程中需要的药物,实行国家定价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取消药品招标采购制度,让寄生在医疗体系中的各种寄生虫没有生存的土壤。对医德医术实行一定程度的规范,比如医生在处方过程中尽可能同时开出替代药品,以方便患者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