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3-11 本报记者:韩丹 王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3月10日的北京寒风袭人,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里却暖意融融,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正在这里举行。在这场主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记者招待会上,计划生育成为各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全国政协委员潘贵玉则成为记者们争相提问的焦点人物。 潘贵玉委员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主要因为她的身份与敏感话题密切相关——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请问潘贵玉委员,有人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重是实行计划生育的结果,您对此有何看法?”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做一个数学游戏。”短发、清瘦、穿着醒目的海蓝色服装的潘贵玉委员微笑着说:“我把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作为‘分子’,把人口总数作为‘分母’,如果得到的这个数字超过了10%,国际上一般认为这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分子’和‘分母’。首先是‘分子’——老年人的总数。”潘贵玉委员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数量增加,这在一方面就增大了“分子”的数目;此外,解放初期,我们国家发生了一次“婴儿潮”,那时一家有四五个、五六个孩子是常见的事。当年的那些孩子现在正陆续进入老年人队伍,这就在另一方面使这个“分子”继续增大。而“分母”——总人口数方面,近30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生育率迅速下降,“分母”得到了有效控制。由于“分母”中的少儿人口及其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作为“分子”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然而,“我们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郑斯林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实行计划生育有关,但计划生育只是中国老龄化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建国初期的高生育水平、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以及近30年来生育率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将会面临更现实、更急迫、更严重的问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