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要素价格可激发内需原动力
    2010-04-06    作者:诸建芳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国经济需求层面的失衡体现在内外需严重不平衡,过度依赖外需,最终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明显偏低。经济需求层面上的转型,将依赖于企业、政府和居民三个层面储蓄率的降低。将国民总储蓄分解为政府、企业、居民储蓄后发现,企业储蓄率始终处于30%以上,政府储蓄率和居民储蓄率也有上升趋势。我们认为,这三个层面的储蓄率受很多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包括制度因素、收入分配因素、要素价格扭曲等,经济需求层面的转型应从对这些因素的改革入手。

  重估要素价格 消除企业非正常红利

  我国企业的储蓄率始终保持在30%左右,相比美国企业储蓄率明显偏高。造成企业高储蓄的最重要因素是我国企业长期依赖于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而支付的成本相对较低。未来企业储蓄率的降低将依赖于要素价格的改善,其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资源和环境要素的价格,二是提高劳动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我国当前资源价格不能真实反映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合理的资源价格应由三部分组成:资源采掘、开发以及运输中的各项成本也就是开发成本;资源开发和消耗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治理成本即环境成本;由于资源没能进行持续管理而损失的未来利益即使用成本。目前我国水价中包括了供水成本、污水处理费用和水资源费3项,但石油、煤炭和其他由市场形成价格的矿产资源还没有遵循这一定价思路,价格只反映资源开发成本,没有包括开发而引起的环境成本。许多资源性产品生产过程中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没有体现在价格中,外部成本没有内部化,环境损失不能从资源性产品的销售中得到补偿,从而造成国内的资源要素价格很低。
  企业长期利用社会的“低价资源”甚至“免费资源”,资源要素价格偏低不仅造成严重浪费,同时企业生产经营还缺乏降低能耗的激励。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8倍,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左右。煤炭、石油、水泥等行业的资产收益率均高于工业企业平均水平,高利润边际的存在是促使投资积聚的重要原因。未来资源和环境要素的合理估值,将有效降低企业的超额利润,促使企业释放高额储蓄。
   我国劳动力价格特别是低端劳动力价格明显偏低。企业长期依靠低工资提高产品竞争力,将缺乏自主创新、提高生产率的动力和压力。
  未来企业层面的需求转型应从要素价格的改善入手:一是提高资源和环境要素的价格,二是提高劳动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近期,一系列针对居民收入的调节政策密集出台,其中以直补农业、提高养老金等政策为主,主要政策目标为提高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提升公共消费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把相当多的财力用于经济建设,非建设性的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资源缺乏,而政府建设项目投资过多,也是宏观经济中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为了降低政府储蓄率,未来财政支出应由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特别是加大在教育、卫生、环境保护上的政府消费。
  财政支出需要逐步由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公共服务财政是以满足民生需要为宗旨的财政,这种民生支出主要包括国家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娱乐、环境保护、农业科技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发达国家的基本民生支出已占财政支出的60%-7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民生支出通常占财政支出的50%左右。2003-2008年,我国民生类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上升到40%左右,财政支出的主体仍然是行政管理费和生产建设投资。以公共医疗为例,我国当前公共医疗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约为10%,相对发达国家15%左右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我们预期,未来政府在经济建设中所应承担的主要职责,将逐步转变到发展和实行公共服务这个方向,提升政府消费特别是民生领域消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其中包括,第一,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第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全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加强“安全网”建设 降低预防性储蓄

  近年来,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不断下降,自2000年的79%下降至2009年的71%,同韩国、日本等亚洲发达经济体相比明显偏低。我们认为,居民的高储蓄主要表现为预防性储蓄。我国相对有限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医疗和养老,是造成居民预防性储蓄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近年来医疗、养老和其它基本社保服务成本不断增加,而国内的社保体系未能同步增长,覆盖范围有限,由于各类费用的不确定性和自身支付能力有限,加上缺乏强大的社会和个人保险,居民不得不通过储蓄的形式自我保险。
  近期,我国集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其中主要包括汽车、家电等产品的刺激政策以及针对农村市场的补贴政策。我们预期,为了实现扩大内需提升居民消费的政策目标,我国将进一步采取多种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第一,完善社保医疗体系,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第二,以推进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开拓市场需求的新空间。第三,进一步放宽准入,通过发展繁荣相关产业,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

  相关稿件
· 给居民消费再加把劲 2009-12-10
· 中国居民消费率为何不及印度? 2009-12-08
· 当前扩大居民消费的着力点在哪里 2009-12-07
· 央企部分红利应用于居民消费 2009-12-04
· 郑新立:扩大内需就要提高居民消费率 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