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注定两败俱伤
    2009-02-26    李华芳    来源:东方早报

  美国经济有压力,奥巴马上任之后最大的压力是来自经济下滑的挑战,国务卿希拉里访华也以经济事务为先。继政府应该在经济事务上大有作为的凯恩斯主义调调在华盛顿广为传播后,“买美国货”的贸易保护主义主张也迅速抬头。中国也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隆国强提出,中国应该未雨绸缪,“提前研究准备一份贸易报复的清单”。
  贸易保护主义显然是一种忘记了历史的做法,尽管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对美国1930年的《斯穆特-霍利法案》记忆犹新,因为这几乎是人类贸易史上的大灾难。这一法案主要是对进口商品大幅度提高关税,使得进口商品相对于美国本土产品失去竞争力,虽然这与号召购买美国货的口号不同,但实质上也是促成“购买美国货”。从1930年到1932年,全世界贸易量萎缩了2/3,这主要是因为各国效仿美国的贸易保护,竞相采用报复性贸易措施所致。
  习惯了闭塞的国度也许会认为闭关锁国也没有什么不好,自力更生也能使人过活。但问题在于,如果每个人的生活水准都比较低下,这个国家就会掉到低水平均衡的陷阱里去而不能自拔。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两位伟大的经济学家,早就各自指出过国家间的自由贸易、互通有无对各自的效率改善和福利增进的好处。而贸易保护主义却与此背道而驰。
  尽管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有严格假定,但大致而言是成立的。以1937年为例,考察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可以证实:就美国劳动生产率(根据工资差异加以调整后的)相对高于英国的产业而言,美国在这些行业的出口也相对高于英国这些行业的出口。后来又有经济学家比较了1950年美国、英国劳动生产率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后发现,1950年,39个被观察的部门中有33个部门支持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即一国应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而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显然并不是要着重扶持那些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和产品,而是倾向于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换句话说,是扶持选票密集型产业。隆国强研究员建议准备一份贸易报复清单,俨然一副要打贸易战的样子。而如果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肯定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这不是理性的选择,同样也不是负责任的大国的选择,不仅对于中国如此,对于美国也是如此。就此而言,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贸易保护主义无法拯救世界经济》一文,道出了实话。
  美国从全球自由贸易中获益良多,尤其是从来自中国的进口中获益,输出美元输入商品,举国借债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希拉里访华也花了很大力气游说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用于拯救美国国内不断下滑的经济颓势。所以,如果美国要依靠借钱来渡过难关,就不可能实行所谓的贸易保护主义,实行的话就相当于自己断了借钱的路。
  奥巴马政府一再传出不太和谐的政策呼声,表明美国经济目前局面艰难。但采用贸易保护的方案无助于压力的缓解,相反,在危机中多想想合作,或许是出路所在。

  相关稿件
· 中美贸易将在摩擦中曲折前行 2009-02-10
· [刘洪看美国]中美贸易将在摩擦中曲折前行 2009-02-10
· 数据折射中美贸易新形势 2008-03-18
· “纸”上谈兵凸显中美贸易复杂性 2007-11-27
· [刘洪看美国]纸上谈兵凸显中美贸易复杂性 200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