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走势不应作为调整利率唯一指标
    2009-02-11    付瑞雪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比上月降幅扩大了2.2个百分点。

  比起2008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7.1%,可见当下中国消费需求疲弱。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此前调查近百名经济学家结果显示,认为当前需求不足的过半;对于今年通胀率,86%认为会比去年下降,CPI平均预测值只有2.5%,而且称两年内基本无通胀之忧。
  笔者认为,CPI跌落到同比只上升1%,固然有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但是,客观因素不能忽视。去年同期CPI达到7.1%的过高水平是原因之一,在这样一个高基数上增长1%,并不算低。虽然目前存在农民工就业、一些职位出现不稳定,影响了百姓消费和购买,但是我们注意到,食品消费类商品价格总体同比上涨4.2%,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2.8%,肉价下降过一成。如果提出这些,食品消费类商品价格上涨并不低。同时,个别商品价格仍然过高,也抑制了附加在这些商品上的消费倾向,导致消费者观望情绪浓重,比如,开发商死扛着房价不降,导致列入CPI的居住类价格同比下降2.3%。
  PPI同比下降3.3%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际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原油、矿石、粮食等基础性产品价格显著下降,致使我国此类大宗产品进口价格明显下降,进而引起去年持续处于高位的生产资料价格下降较多,并通过产业链条逐渐往中下游传导,导致主要类别产品价格的全面走低;二是去年价格高企的滞后影响。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在前8个月涨幅逐渐扩大,形成了一个较高的基数平台,导致2008年的工业品价格变动对2009年的滞后影响为负,全年大约为负4.3个百分点。其中,2008年对2009年1月份的滞后影响大约为负1.5个百分点,并且这种负的滞后影响在2009年8月份以前还将逐月扩大。
  面对CPI和PPI趋低走势,呼吁提高利率的声音不断。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9日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央行将视具体经济情况而采用不同货币调控手段,并非单靠利率调整这一种货币政策。一些媒体对此解释为“暗示不再降息”。
  笔者认为,CPI走势不应作为调整利率的唯一指标,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蔓延的当下,而市场缺不缺流动性,应该作为当前利率手段调整与否的主要参考指标。从总体上看,虽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下滑风险的影响需要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目前,中国市场不缺乏流动性,经济发展资金充裕。从大形势看,随着国家4万亿投资资金逐步到位,给市场注入巨大流动性;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看,2008年11月、12月国内金融机构的月新增贷款额分别为4769亿元与7718亿元,增势迅猛;更能反映资金活跃度的M1也同时出现了积极改变,2008年12月M1同比增速为9.06%,改变了此前7个月连续下滑的格局;还有消息称,今年1月份金融机构贷款预计超过1.4万亿。从上海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看,由于市场资金充裕,拆借市场利率一直在下降。
  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利率应以稳定为主,货币工具使用以数量工具为主。如果从减轻企业负担出发,从存贷利差仍然过大情况看,若要调整利率,可以采取适当调整贷款利率不调整存款利率的不对称调息办法。

  相关稿件
· 1月CPI碰触通缩预警线 市场预期降息将继续 2009-02-11
· 国家发改委:今年CPI涨幅为6%或更低一些 2008-12-15
· PPI与CPI双双回落的两个启示 2008-12-12
· CPI走低更多还是因供需变化 2008-12-03
· 换个角度看CPI和PPI升幅“双降” 200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