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祝国光博士至今还记得,当初在海外顶级医学期刊上看到有关中药和西药对治疗心肌梗塞疾病具有同等疗效的学术论文时,那种难以言状的兴奋之情。时隔数月,他却惊讶地发现,那些看起来水平非同寻常的学术论文大都是编造的,而且论文的作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等成员。(《21世纪经济报道》)
老实说,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已经对人形成了“审丑疲劳”,但是,浙大的这一论文造假案件震惊人的是在这样一个学术造假事件面前,有关方面相互推诿,消极对待。祝国光受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委派回国打假,并先后向卫生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大学等机构发出具名举报信,但祝表示,迄今为止,只有中国工程院表示收到举报,正在立案调查。而且,浙江大学校领导两次打电话给祝国光,称“造假行为系博士后贺海波个人所为,与李连达院士无关”。 判断贺海波的造假行为到底与李连达院士、与浙江大学是否有关,恐怕就不能光靠一个声明了事,更需要组成调查组,用事实和证据来说话。这个调查组还不能由浙江大学单方面组成,还应当由中立的权威专家来参与,或者完全由其他部门的人员组成。 出现学术造假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术界缺乏自我净化、自我纠错能力。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在诸多学术造假被揭露后,有关方面同样秉持如此态度。如果学术自我纠错机制缺失,学术界缺乏自我净化的能力,学术界造假被揭露的几率很小,那么,在利益大而成本小的驱动下,就会出现大面积的学术造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