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教育厅通报批评了违反禁令搞高考成绩排名的3个市教育局和10所学校。这些地方和学校之所以无视禁令,关键是习惯了像各地以往抓GDP一样抓教育,难以走出教育误区。 今年高考前,山东省有关部门曾发出通知,严禁用高考成绩排名,严禁以任何形式对高考成绩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山东从2007年开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1所学校被撤销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17所学校被通报批评,2所学校被暂停招生,3名校长被免职,22名校长、2名县教育局负责人受到行政处分。即使这样,仍有不少地方和学校没有“及格”,可见惯性思维和行为多么顽固。 淡化高考成绩,有助于减轻地方和学校在升学率方面的压力。一些地方和学校无视省政府禁令,仍然大搞高考成绩排名,主要是不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在作怪。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不是以人人成才为目标,而是以出状元、出高分为荣耀,层层下达升学指标,以考分定奖惩,导致学校教学一律向分数看齐,考试风愈演愈烈,老师叫累,学生叫苦。 以分数为标尺来考核、评价一个地方、一所学校、一位老师的工作,其片面性不言自明。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品质、个性、特长绝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分数所能涵盖的。对一个地方、一所学校来说,出几个高分状元,绝不代表教育水平高;与之相比,转化了多少后进学生,开设了多少课程,是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是更科学更重要的衡量教学成绩的指标。 要从抓“教育GDP”的思维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绝非一日之功。把促进素质教育的各项举措持之以恒地执行到底,除了对违规学校予以严惩,还需要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引导地方和学校从拼分数向拼育人转变,把推行素质教育当作自觉行动。什么时候地方和学校不再热衷于按分数排名了,素质教育就真正落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