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股票市场经常有一些“火箭”般上升的股票其中很多是亏损或长期在亏损与濒临亏损间徘徊的股票,这些股票前面非常明确地标示了ST或者*ST。它们“火箭”般上升的原因,大都因为有种种“题材”,这种种“题材”带来的结果就是业绩上的“变脸”。
最典型的就是ST长控了。最初,它的名字叫做长江包装控股集团,主营业务是包装;后来,通过重组后“变脸”为浪莎控股,主营业务改为内衣制造。该股“变脸”后,不仅彻底扭转了亏损局面,而且业绩位居上市公司排行榜最前列。与之相应的是,股票价格也一口气从4·97元上涨到了87元,让人目瞪口呆。
尽管这种“变脸”有效地提高了上市公司业绩,但是,笔者以为,如果公司热衷于频繁“变脸”,并不利于中国企业长远、持续、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发展。所以,频繁“变脸”不可取。
这种不可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频繁“变脸”容易诱惑投资者的赌徒心态,造成市场投机成风;另一个是,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反正经营不好了可以“变脸”再来一次,何必要下真正的工夫提高企业竞争力呢?以ST长控为例,单看价格的巨大落差,就可以想象到其中利润有多么的惊人!但是,这种惊人利润,有多少普通投资者可以得到呢?在公司长期的ST生涯中,普通投资者早已被熬得油干灯枯,伤心欲绝。而知道内情的个人或者机构就是在这种伤心欲绝的氛围中一点点拿走了普通投资者的廉价筹码,然后,借助“变脸”猛烈拔高,于高位再慢慢派发。因为有这种惊人价格落差带来的惊人利润,无形中会滋生市场投资者的赌徒心理:所有的ST都存在这种暴利的机会。于是,投机便蔓延起来。可实际情况是,只有极少数的ST公司能够成功“变脸”。这就为价格操纵者提供了土壤和温床,结果是大部分不知情的投资者受到伤害。同时,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奖优罚劣——就会被扭曲。这种扭曲影响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使有限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
从企业本身看,只有持续的成长才能真正创造价值,为社会带来财富。因为持续的成长需要穿越岁月中不断起伏的各种波涛,这种种波涛会为成长中的企业带来种种波折、困难、挫折、甚至灾难。但是,这些企业能够依靠自己的技术、管理、战略战胜这些波折、困难、挫折、甚至灾难。在这种战胜的过程中,企业的创造力不断得到提高,竞争力不断得到提高。这种不断提高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就会不断地给社会带来财富和各种福利,积淀起社会进步的基础。在社会财富积淀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卓越的公司的影子,比如,通用公司从爱迪生开始创业起,一直站在技术的前沿,并将前沿的技术引入实际生活,使生活变得更方便;摩根一直致力于银行和金融的创新,将银行和金融从贵族、资本家等的群体逐步带入中产阶级、普通大众,并赋予了银行和金融全新的含义;比尔·盖茨使互联网进入到个人的书桌、公司的办公室、机关和政府的会议室中。这些公司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左右着公司的所有行为,使所有的行为不偏离自己的目标。
我们很少看到世界一流公司是经常“变脸”的。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地都经历了风险和困难,但是,它们都依靠自己的创造力不断地去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坚持了自己的方向。
站在一个国家经济的整体上来看,只有这个国家的所有企业都致力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并且不断地有真正具备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这个国家才从整体上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尤其是在当代,中国已经置身于一个国际化竞争的环境中,这种创造力和竞争力不仅关系到能不能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有效竞争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体经济安全。如果“变脸”不仅使证券投资者具有投机和赌徒心心态,而且使企业本身也染上这种习惯,那样,无疑对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提高是有害无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