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在向投资和消费双膨胀的格局方向发展:2007年下半年以来,在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增长,6-12月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均高于16%,而2008年1-4月份累计零售总额增长高达21.0%,其中4份增长22.0%,呈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而这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均在25%以上。特别是在2008年以来,投资和消费出现双膨胀的态势已经显现。受投资和消费需求较快增长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出现加速上涨的态势,2008年1-4月份累计涨幅达到8.2%,其中1、2、3、4月份涨幅分别为7.1%、8.7%、8.3%、8.5%。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呈现25%以上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目前已经积累了较大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2008年1-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累计上涨7.2%,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已经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的快速增长,将使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的渠道变得逐渐畅通,使上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成为可能,甚至使前几年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滞后影响集中显现。 实际上,在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和资金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作为生产资料下游产品的加工工业出厂价格涨幅已经明显加大:今年1-4月份加工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9%,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2.9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加工工业出厂价格涨幅高达6.0%,是近十几年的最高涨幅。同样,作为生活资料的一般日用品的出厂价格1-4月份累计上涨3.5%,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2.6个百分点,也是近十多年的最高涨幅。这种下游产品价格涨幅增加的变化趋势说明,目前上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已经在逐渐加剧,如果投资和消费双膨胀的形势发展下去,可能使目前由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价格上涨发展成为全面的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要知道,投资和消费双膨胀是严重通货膨胀的充要条件。在投资和消费双膨胀的年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主要是投资的高速增长拉动投资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在成本上推动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迫使生产消费品的企业提高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而社会消费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使企业提高消费品销售价格、转嫁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行为能成为现实,或者说消费的膨胀使上游产品上涨向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成为可能。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历史经验来看,凡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超过15%且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20%的年份,都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典型的是1988年和1994年,198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5.4%和27.8%,当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8%,成为当时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价格上涨高峰;199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4%和30.4%,当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1%,再次创出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新高。 如果仅仅是投资膨胀,在消费增长比较平稳的情况下,虽然投资的高速增长导致投资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但由于末端消费市场的销售环境限制,企业提高消费品销售价格、转嫁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愿望难以成为实现。在严酷的市场竞争面前,消费品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敢提价而只能在企业内部通过其他渠道消化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没有消费的膨胀,上下游价格的传导是不畅通的。例如,2003-2006年,虽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在20%以上,平均增幅超过25%,但由于消费增长相对平稳,各年的增长幅度均在14%以下,平均增长幅度低于12.5%,没有出现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应的高速增长,因此前几年我国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 以上分析表明,当前经济运行正在向投资与消费需求双膨胀的方向发展,引发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可能客观存在。在目前居民消费刚刚转旺的情况下,不宜对其采取限制措施,但应密切关注其发展变化态势,必要时对政府的行政消费支出进行必要的控制。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严格控制投资的过快增长,使得投资的增长速度与国情、国力及科学的发展观相适应。特别应防止地方政府因换届效应出现盲目投资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