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自己曾经说过,他的被经典学派看做“异端”的学说的形成过程。凯恩斯谈到了一个名叫霍布森的人,霍布森在中学教书时,认识一位名叫穆莫里的商人,此人经常和霍布森讨论储蓄过度的问题,认为储蓄过度是经济不景气时劳资二者就业不足的原因。霍布森说:“有好多时候,我用正统经济学所有武器,想驳倒他的论据,但他最后说服了我……”霍布森的观点对凯恩斯的影响很大,加上《蜜蜂寓言》的影响,凯恩斯最终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据此介绍凯恩斯的主要经济思想。
1.批判“萨伊定律”和哲学层面的观念变革是凯恩斯革命的理论前提
所谓凯恩斯革命就是革萨伊的命、革萨伊定律的命。那么,萨伊是谁?萨伊定律又是什么?
让·萨伊从事经济学研究的时间比斯密稍晚,与大卫·李嘉图属于同一时代的人,是法国经济学家。著名的萨伊定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萨伊认为,一商品的卖就是一商品的买,货币只是一个简单的媒介,只是一瞬间起作用,因而不会发生过剩,不会发生经济危机。现在看来,萨伊定律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商品交换毕竟不是物物交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需要惊险的跳跃。
萨伊定律只是由于萨伊的精练概括而得名,其内容是自斯密以来的古典经济学家所普遍推崇的。在凯恩斯点到名的推崇萨伊定律所概括的内容的经济学家有李嘉图、约翰·穆勒、马歇尔。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萨伊定律以及被凯恩斯称为经典学派的理论显然不能解释,凯恩斯认为“以萨伊氏之说,立论最不健全”,他批评萨伊定律所讲的内容,是把从鲁滨逊的世界里得来的结论,“用错误类比法搬到现实经济体系中应用”,因而是不能解释现实的。在凯恩斯看来,经典学派这一基本理论前提是不能成立的。
凯恩斯还讨论了被经典学派奉为美德,能够泽及社会的节俭理论,认为节俭从个人的角度虽然可以说是美德,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却不一定对整体经济发展有利,因为如果无人消费还谈什么生产呢?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上古埃及和中古埃及,一个是《蜜蜂寓言》的故事。他说:“上古埃及可称双重幸运,因为埃及有两种活动(建筑金字塔与搜索贵金属),其产物不能做人类消费之用,故不会嫌其太多。一定是由于这个缘故,上古埃及才如此之富。中古则造教堂,做道场。造两个金字塔,做两场道场,其利倍于一个金字塔、一场道场。但在伦敦、约克间造两条铁路则不然。现在我们变得合理了,我们把自己训练得像一个谨慎的理财家,为后世建造房屋时,会审慎考虑到加于后世的财政负担,所以我们已经没有简便办法可以逃避失业之痛苦。私人致富之道,应用于国家行为上,失业乃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另一个例子是《蜜蜂寓言》。《蜜蜂寓言》是荷兰作家和经济学家伯纳德·孟德维尔的著作,是一本寓言诗。该书的全名为《蜜蜂寓言,或个人劣行即公共利益》。孟氏所讲的劣行是指个体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快乐,孟氏所讲的公共利益则指社会经济的发展。全书主旨是阐述人类的天性在于追求自己的快乐和利益,但这种追求会自然而然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介绍道,《蜜蜂寓言》“是说有一个很繁荣的社会是指因为推崇奢侈性消费而繁荣。,忽然其中公民都决定储蓄,结果却弄得一团糟,因为大家都崇尚节俭,于是奢侈品无人过问,原有之奢侈品,如衣饰、车马、宫室之类,或变卖偿债,或任其荒芜。结果是土地宫室等之价格大降,靠供给奢侈品为生者无法谋生;又因各业皆有人满之患,亦无法改行。由此得出的教训是:仅仅是美德,不能使国家兴盛;彼欲恢复古之黄金时代者,于致力于俭朴时,也要顾到平民生计”。在叙述完寓言的内容之后,凯恩斯还摘录了孟德维尔的有关评语。孟氏指出:“因为在私人家庭之中,处处节俭打算,从事储蓄,的确是致富之道,于是有人想,不论国家得天之厚薄,假使每个人都实行以上这个方法,则国家也可以致富。例如有人以为,假使每个英国人都择其邻居之节俭者从之,则英国人比现在还要富。我以为这是错的。”凯恩斯是完全赞同孟氏的观点的——肯定之意,溢于言表。
凯恩斯讨论的另一个理论前提是对社会来说是正确的标准,对个人则不一定正确;对个人来说是正确的标准,对社会则不一定正确。“私人致富之道,应用于国家行为上,失业乃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而被凯恩斯称为经典学派的古典经济学是分析单独的个体,是对厂商行为的个量分析。而用这种建立在个体、厂商行为上的理论来对待宏观经济的总量分析时,就未免南其辕而北其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