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文摘二:经济巨变前的三年2013-2015
在从繁荣、衰退、萧条到复苏这四个阶段构成的经济周期中,对于中国经济而言,1978~1997年是复苏阶段。1998~2011年繁荣阶段。2012年是从繁荣到衰退的转折点,而2013~2015年的这个时间段,则是从衰退向下一个阶段演变的阶段。 时间进入2013年,中国经济尤其实体经济就开始感受到日渐增加的压力。一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产生的矛盾累加在了一起,尤其债务问题日趋严重。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到了一个“还债期”(还养老欠债、环境欠债等等)。 这就使得所有的矛盾撞到了一起,由此产生的叠加效应是令人忧虑的。中央也慢慢认识到:中国步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所谓增长速度换挡期,就是我国经济已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所谓结构调整阵痛期,就是说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不调就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所谓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我们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现在这些政策还处于消化期。 无论对于国家而言,还是对于企业、个人而言,将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以及近在咫尺的债务危机带来的紧张感、疼痛感。 对于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而言,2013年到2015年的这三年,艰难的感觉一年胜过一年,这种艰难的感觉最终把人们从幻想中拉回现实中来,不再纠结,而是理性地面对未来。对于绝大部分行业而言,在这个阶段内,应该以收缩阵地,提高盈利能力自保为主要策略,应该非常谨慎地扩大规模。否则,“希望”可能很快像海市蜃楼那样消失。 一点都不偶然。因为当时的政策在把最优质的资源和最优秀的人才向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集中,而2003年后,政策在引领资源配置方面则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 伴随着漫长的资源配置的畸形,在2013年后的这个周期里,我们将看到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悲伤的眼泪。 当务之急是给企业尽快且是幅度较大的减税,同时,对人民币的快速升值进行干预——将汇率稳定下来,以给中国制造业的复苏创造条件。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在2013年开启的这个周期不尽快执行这些措施,到2015年后即使实行也晚了。 为什么?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它更看重房地产而不是制造业。制造业的衰退所带来的税收减少,地方政府此前并不太在意,因为土地财政在房价如火如荼上涨的过程中,是非常充裕的。但是,当房价的巨大泡沫——中国经济中的另一个堰塞湖遭遇雾霾等环境危机的时候,环境宜居性的下降和美国货币政策的收紧,使得维持这个泡沫变得日益困难,或者,变成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同时面临着制造业税收下降和土地财政收入下降两大难题,财政失衡的问题就会充分暴露出来,减税就更不可能了,不仅不可能,甚至还可能因此让制造业背负更多的税收负担——其中的一部分将以费的形式体现出来。这种挤压又会导致制造业的进一步衰退,从而,使得房地产的支撑——创造财富的制造业部门,受到进一步的打击。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对于整个国家而言,2013年到2015年的这三年,既紧随2012大转折之后,又在下一轮全球惨烈大洗牌、大危机之前。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