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新型城镇化的价值
2014-01-23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理性看待1.0版的城镇化存在的成绩和问题后,自然就明白要推进2.0版的新型城镇化就必须解决此前存在的问题。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对城镇化对于中国未来的巨大价值做一个全面梳理。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城市或城镇对比农村有哪些效应。城镇与农村的区别在于聚集程度,在人口密集的城镇中,至少可以产生四项效应。

  第一个是最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城市和企业一样,都会有一些固定成本,比如基础设施和企业厂房、设备、办公楼等。这种固定成本会因为产量增加或者聚集更多人口而被摊薄。于是我们可以看见农村修建一条公路其人均成本要远远高于城市,其收益率也会远远低于城市。这也是为何中小城镇难以发展起来的原因,其人口规模过低,基础设施投入会使得其回报很不划算。同时由于城市人口规模大,容易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从而扩大内需,给城市里聚焦的产业更多的商业机会、成长机会。而企业也会因为城市聚焦后的规模效应,有足够的人力和基础设施支撑,便于做强做大。我们可以看见城市化刚开始阶段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所以诸如钢铁、汽车等工业企业基本都是在城市里面。

  第二个是社会分工效应。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很大篇幅谈了分工带来的巨大价值,其讲述的缝针生产的案例成为很多人解读分工的样板。其认为,如果将缝针的生产过程分解为下料、成型、磨尖、钻孔、抛光等几道工序,和一个工人从事所有的加工相比,每人只负责一道工序,其生产效率会增加数十倍。这表明了通过分工可以提高专业性,从而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事实上,正是由于规模聚焦带来的社会化大生产,推动了分工,提高了生产率,推动了经济快速、持久的发展,最终也惠及到所有民众。①这种专业性分工必须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上,而要想进行交换,就必须有足够的产业和人口聚集。于是拥有人口和产业聚焦特点的城市就成了可以大幅提高交换的平台,推动了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和细化,最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最近很红火的电子商务就是因为城市里面产业分工导致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后配合物流业的发展,推动了这个产业的发展,接着为了诚信需要出现了支付宝等各种金融工具,又推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不断深化都是依托在城市带来的社会分工之上的。

  第三个是推动创新的效应。城市里面人多,人多以后就容易出现头脑风暴和思想激荡,这种激荡会推动思想的创新。同时城市里面企业多,容易推动这种思想创新的产品化,通过研发将其变成市场需要的产品。这些需要资金的支撑和孵化,而资金往往在城市才能够提供。

  第四个是提高环保、节能效应。尽管现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环境越来越差,但农村的土壤和水污染更为严重,因为其缺失设施和资金投入。再考虑到城市人口聚焦较大,人均造成的环境破坏远低于农村人均造成的环境破坏,从更大范围上可以说城市聚焦降低了生态和环境破坏。对于节能同样如此,城市的集聚效应会降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运输能耗,也会降低能源生产单位到消耗单位的运输能耗。

  有了这些效应,城镇化必定可以产生巨大的价值。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而言,新城镇化可以破解当前不公平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可以扩大经济内需,可以改善经济结构,还可以推进新四化的融合。

  首先,城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紧密关联。通过打造新型城镇化推进社会公平,立足于提供全民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龙头,必定有利于缓解当前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比如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公正、建设美丽中国等,从而使构筑和谐社会成为可能。

  其次,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我国实际的城镇化率还很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低于一些与我国发展阶段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左右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从2011年统计数据上看,中国城镇化率刚过50%,其中包括了半年以上常住人口。若按城镇户籍人口统计,城镇化率也就在35%左右,比对世界我国差距还很大。差距就是潜力,这说明我们的潜力很大。按照现行统计,我国过去2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按此计算,城镇化率再提高20个百分点,还需要较长的时期。考虑到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化需要的时间会更长。真正的城镇化率应当是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最后基本公共服务也应该是公平均等的。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

  联合国关于世界城市化展望的最新研究报告预计,中国城镇化从现在到2030年还会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届时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70%。目前我国每年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有1000多万,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城镇人口还将增加3亿左右,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总量。中国城镇化的规模和潜力,在世界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城镇化的过程是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这意味着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意味着巨大消费潜力的释放。目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3.1倍,人均消费也是农村居民的3.1倍。如果一个农民真正成为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至少将扩大3倍以上。比较世界各国,中国农业土地生产率很高,但劳动生产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存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或者说农民就业不充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还不充分,还有相当大的空间,这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意味着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因此,从需求角度讲,城镇化有利于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从供给角度讲,城镇化有利于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①

  再次,城镇化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当前,农业产业就业过剩,工业和信息化结合后就业承载力下降,同时大部分传统工业出现了产能过剩。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要发展必定需要产业支撑,主要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必定也会跟随财税、投资等各种政策的倾斜支持,必定会有利于优化中国经济结构。

  最后,城镇化可以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深入融合。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意味着要提四个方面的新型化,也就是“新四化”。而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在推进新四化同步过程中,新型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新型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基础,是发展的根基;新型城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能够一化托三化,有利于促进工农和城乡协调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城乡居民收入。

  对于1.0版本城镇化取得的成绩和问题,以及城镇化对中国的巨大价值,作为当前主政中国经济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是非常清楚的。

  早在1991年在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时,李克强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获得了1996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论文奖。文中有大量的篇幅阐述了未来的城镇化路径,分析了中国传统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性,提出了“三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的思想和若干相应对策。

  从这可以看出李克强对城镇化早就有过系统深入的研究。2012年李克强比较频繁地在各种平台上对城镇化予以发声,这种密集的发声实际上推动了社会对城镇化的大讨论,非常有利于集思广益地汇聚全社会对城镇化的思考。2012年9月7日,李克强在中央组织部、国家行政学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发表讲话,相对系统地反映了其对城镇化的一些思考。这篇讲话涉及五个方面:一是城镇化是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二是城镇化是我国最大内需潜力之所在;三是城镇化需要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四是保障粮食安全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五是推进城镇化需要深入研究一些重大问题。

  2013年1月15日李克强到国家粮食局粮食科研院调研时,首次提出了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的“新四化”战略。在2013年3月17日的两会总理答中外记者会上,李克强首次提出了“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实质上也是通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最终让“四化”变成“新四化”。

  从李克强关于城镇化的系列讲话和思考中,能够感觉到其主导的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在发生巨大改变:一方面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另一方面更加凸显调结构、转方式的升级版的“新四化”的同步推进;再一方面强调了制度改革红利对于激发城镇化内需潜力的巨大价值。

  各种信息汇集,让我们感觉到中国2.0版本的新型城镇化的未来路径主要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第二,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第三,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为支撑;第四,以制度改革创新作为保障。后面的几章我会就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路径予以详细解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作家不读书之风日盛 最应该读书的人不读书了 2013-12-04
· 《链接》:一本复杂网络的科普必读书 2013-10-25
· 了解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读书 2013-10-18
· “读书无用论”是功利者们的座右铭 2013-09-03
· 书店倒闭并非因不读书 消费习惯改变成主因 2013-07-1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