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有人请莫言荐书,莫言无奈地坦言,2013年他几乎没读过一本书。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因为这与人们“写作者必是饱读诗书之人”的印象相去甚远。然而,据青年报记者了解,作家之中不读书之风日盛,不少人并不为耻,反以“不读书尚能写作”为荣。这种风气引起了普遍忧虑。
作家不读书:不屑读同行,没空读前辈
“2013年我不是一个读书人,很惭愧地告诉大家,这一年我几乎没读一本书。”前天莫言在杭州的这番言论,着实让人大跌眼镜。读者会想到很多不读书的人,但万不会想到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年的阅读记录会是空白。莫言不读书的缘由是显而易见的,他太忙了,忙到永远都在赶场子,而无法回到那“安静的书桌”。
莫言是想读而不得,或许在他空下来之后会大量阅读。但据记者观察,在当今文坛,不少作家是存心不读书的,比如韩寒,他曾明确宣称自己现在只读杂志,好几年前就不再读小说了,“因为我认为我已经读够了。”在很多人印象中,写作者是最需要通过阅读,从别人的作品中汲取养分的,所谓写作不息,阅读不止。可是现在的一些作家,可能要让读者失望了。
作家不读书的最鲜明的例子是,在很多作品研讨会上,记者都会听到一些与会作家和评论家发言以“这本书我还没有来得及看,不过……”开头。让人颇感诧异的是,写作者不读书本不光彩,现在不仅可以直说,而且在未读的情况下还敢对作品评头论足。曾有一位知名作家私下对记者坦言,他现在每年要收到上百本同行作者寄来的新书,“每本都那么厚,怎么可能去读哦!”
评论家金哲尖锐地指出,作家不读书有一定普遍性,所谓“不屑读同行,没空读前辈”。2012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这在世界已处于落后位置。然而现在,中国的作家们还在拖后腿。
阅读危机:作家不断重复自己
不过堪称奇观的是,在没有大量阅读的支撑下,中国的写作者们每年还在大量生产着作品,目前中国每年诞生的长篇小说据称就有4000余部。难怪有读者感叹,不知道这些书怎么写出来的。金哲向青年报透露,现在一些作家(包括一些名家)处于这样的状态:一方面,以往写作之前“体验生活”的传统已被打破,缺乏对生活现实的把握;另一方面,作家“开的会比读的书多”,缺乏知识和思想的必要补充。
在这种灵感枯竭的状态下,一些作家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重复自己,从过去仅存的生活积累中努力挖掘一点材料。最近,著名作家迟子建在《上海文学》一个访谈中讲到“作家要不断面对有难度的写作”。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莫过于重复。而重复,也是“阅读危机”之下的作家们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的“阅读危机”已经引发了一场“创作危机”,整体文学水准的下降被认为与作家少读书或不读书有关。但是另一场危机可能更为严重,金哲告诉记者,现在有些作家公开宣称自己不读书,以“不读书还能写书给别人读”为荣,这种社会负面影响实在太大,“连最应该读书的作家都不读书了,不读书也能过得挺好,这会引发人们的仿效,尤其会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