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对中国近现代史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这个岛国带给了中国人半个多世纪的痛苦记忆,又以仰慕中华文明而著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获得了日本政府、企业和民间的鼎力支持,也因此为日本开创了其梦寐以求的大市场,但近年来中日在外交诸场合口角不断,以至于东亚、亚洲的融合因此长期无法提上议事日程。
中国人的日本印象,往往呈现出两极分化以及具体问题上的矛盾、混乱。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了解日本,日本经济、社会、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很大。尽管如此,日本仍可称为中国人“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可能详尽的了解到日本许多方面的许多特点,却很难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助于把握和预测的逻辑。一言以蔽之,对于日本,我们仍然停留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层次。
哈佛日本史权威、哈佛燕京学社社长阿尔伯特·克雷格所著的《哈佛日本文明简史》,是从其之前出版的《世界文明的遗产》一书中,抽离出有关日本的章节再予以扩充改写而成的。克雷格教授也特意强调,书中的叙述,凝聚了哈佛燕京学社等欧美日本史、亚洲史研究权威机构的大批专家的思想成果。这本书的篇幅并不长,中文版的字数仅仅只有17.5万字,但在有限的篇幅中,克雷格教授却清晰的为读者解析了日本文明演进的逻辑——这一点在许多动辄上百万字、几百万字的文明史专著中体现并不明显。可以认为,《哈佛日本文明简史》对于中国读者加深对日本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的了解,可以起到其他同类国别史作品无法替代的作用。
日本文明的起源,来自于东北亚移民的输入,也为日本列岛带来了青铜器、铁器和农业革命成果。从一开始,日本文明就呈现出对于海外先进文明成果的开放性态度,而与之同时,在可据考查的日本文明早期,也出现了外来文明的本土化变异特点。克雷格教授从早期日本的宗教说起,指出日本神道教的诞生和延续,就与一海之隔的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的宗教文化沿袭有着很大差异。这正是日本文明、文化、社会,兼有开放性和积极变异后转向封闭两大特点的来源。
在漫长的古代,日本从来就没有发育出成熟的平民文化体系,贵族文化和贵族政治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特色既可以解释日本贵族文化传统及其成果(如能剧、茶道),对于理解古代日本宫廷政治、宗教发展的异质性也是有帮助的。日本在12世纪后进入了封建时代,其开放性传统使之可以大胆采用西洋武器,但大名争霸却带来同期欧洲大陆上的世纪混战相反的结果,即空前封闭的德川幕府时代。此外,由于长期未能普及平民化教育,日本的平民文化传统呈现出趣味低下、目无尊卑、世俗势利甚至淫秽不堪的特点。
日本文明的前两次文明突变,都来源于东北亚(中国)先进文明的输入,第三次文明突变则是“黑船来航”事件代表的西方文明的冲击。日本以自身独特的文明吸收和消化方式,融合了西方的政治、社会、经济体制,但融合的产物却是生硬拼接在一起的,正如克雷格教授在书中所指出的,最终成为了“混合了天皇神圣、神道教和儒家伦理”的军国主义体系。这股体系,本身不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而是日本文明诞生以来多个旧时代价值遗存的混合体。即便是19世纪末最为反动的沙俄,以及君主专制色彩浓郁的德国,与英美法政体的共同点,也远远多于与日本军国主义体系的相似之处。日本二战战败后,曾在美国占领当局控制下,对这股体系开展过反思,但很快被冷战所打破,这正是近年来日本政界极端右翼势力再度抬头并获得相当一批民众支持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