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参考网读书频道
第一节 比较意义上的中等收入陷阱并不存在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继1993年出版的《东亚奇迹》之后,于2007年出版的《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报告中提出的。世行1993年的《东亚奇迹》试图解释八个表现出众的亚洲经济体的惊人经济成就(即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泰国,当时未包括中国大陆)。这个报告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和很高的评价。但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东亚的四个经济体(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陷入泥沼之中。当时许多人预测,危机所揭示的结构性弱点——腐败、任人唯亲和裙带关系,将使该地区陷入滞胀,正如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在债务危机后“失去的10年”一样。但危机过后,东亚经济体的表现依然非常出色,世界银行《东亚复兴》的报告就是对这一现象的延伸探讨。 这个报告援引Garret在2004年的研究指出,从1980年到2000年,高收入国家人均GDP提高了50%,而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增加了超过150%,因而高收入与低收入国家的收入比降低了一半。但是同期中的中等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只增长了大约20%,因此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反而拉大了。 换句话说,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比起较富或较穷的国家来说,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会相对较慢,这也说明为什么20世纪的世界经济没能缩小贫富差距。它指出,中等收入国家被主导成熟产业的、低工资的穷国竞争者和主导技术迅速变化产业的、追求创新的富国挤压在中间。” 特别是对比拉美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后令人失望的表现,东亚五个经济体(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罕见地成功进入高收入阶段,同时,东亚另五个中等收入国家(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都也已经赶上了拉美八国。 因此,报告提出,“上述东亚五个经济体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它们成功地转移到发展的中等收入阶段?拉美八国做错了什么?现在东亚的中等收入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以获得与它们成功邻居相似的、而不同于太平洋对岸国家的未来?” 在世界银行同时发表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报告:危机10年后的状况》中,这个问题进而被表述为:“历史表明,许多经济体常常都能迅速到达中等收入的发展阶段,但只有很少的国家能够跨越这个阶段,因为实现这一跨越所必需的那些政策和制度变化,在技术、政治和社会方面更复杂、更具挑战性。”“一个国家可以遵循最初的发展战略和增长机制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但却难以再依靠这套战略和机制继续从中等收入跨向高收入。”显然,这个如何跨越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行列的命题,对于尚处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自然有着强烈的共鸣和吸引力。 讲中等收入陷阱,前提自然是要有不同收入阶段的划分。故这也是和世界银行自1987年以来按收入高低把各国分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四类相衔接的。世界银行对这四个阶段的分类阈值一直进行动态调整。到2012年按当年价格计算,大体是1000美元以下为低收入阶段,1000~4000美元为中低收入阶段,4000~12500美元为中高收入阶段,之后则为高收入阶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