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适航 国产大飞机必须跨越的市场门槛
关于研发制造国产大型飞机的专题调研(三)
    2008-03-13    本报记者:毛海峰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
  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我国将全面启动和组织实施大型飞机等国家重大专项。
  对于总理的讲话,所有关注国产大型客机的人都十分激动。但是我国研制大型客机与国际先进水平到底有多少差距?人们并不是很清楚。这是一个众人关注的话题,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力图勾勒出我国大型客机研发的真实水平,让国人能够更好地支持大型客机踏踏实实地发展。

  在国务院对大型客机的论证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航空专家,那就是我国的大型客机如何才能取得欧美适航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直到现在,这个问题谁都没有把握加以解决。

欧美适航渴望突破

  民机总的要求是安全、舒适、经济,而且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为了确保飞机安全的审定工作独立、不受干扰地进行,美国和欧洲分别成立了介于研制和使用部门之间的、直接隶属政府管辖的FAA和JAA适航审定机构。
  安全的要求不仅仅是针对飞机设计、制造,而且对使用、维护也有严格、规范地控制。经多年的工作,美国的FAA、欧洲的JAA制订了详细、可操作的《适航条例》。凡是进入北美、欧洲的民机都要符合《适航条例》的规定,每架飞机都要有他们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西方的适航审定规则,的确能保证民机的安全,这个规则已经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西方企业的民机项目一旦启动,就得向FAA(或JAA)正式提出适航申请,随即FAA(或JAA)将全面介入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一般经过三至四年,首架飞机可以升空进行型号审定试飞,紧接着在一至一年半时间内,取得FAA(或JAA)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在项目的最初阶段,FAA(或JAA)还要按项目的制造特点,审查企业的制造能力、质保体系、管理水平等,审查合格后,颁发型号的《生产许可证》。在取得《型号合格证》的基础上,FAA(或JAA)将给新飞机发放《单机适航证》,新飞机就可以按计划交给航空公司,投入航线使用。
  这种按欧美的适航规则进行的民机项目工作,与我国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以前的飞机研制工作有很大的差别。对中国民用航空专家来说,欧美的适航规则,是我国大型客机一道极难跨越的市场门槛。

国际市场大门何时打开

  对于欧美的适航条例,目前国内的航空专家还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专家认为,欧美的适航条例是一个技术标准,是为了保护本国老百姓生命安全而制定的市场规则。另一些专家认为,适航条例是国家行为,政治因素是最主要的,欧美适航条例是为了保护欧美本国市场而制定的规则。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从事民机研制工作的专家还是比较倾向于前一种看法。
  客观地讲,现在我国民机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等诸方面,确实与欧美适航条例规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以民机的销售服务为例,目前国际上的民机销售服务都已采用了全寿命服务策略,在飞机的售前、售中、售后都提供周到的服务。如在售前就利用各种渠道使用户了解公司、了解飞机产品,甚至帮助用户解决购机困难的问题,售中为用户培训空地勤人员,售后为用户及时解决问题,保证用户飞机的高出勤率。我国飞机在外销时,还达不到如此周到的全寿命服务。因此,不管专家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我们应当承认自己的差距,应当尽力达到欧美适航条例的要求,以便早一天使我国的飞机能进入欧美国际市场。
  目前美国的FAA已与我国飞机产业有了多次实质性的接触。上世纪90年代,FAA曾到西飞对该厂生产的一款飞机进行适航的“影子审查”,但是最终没有进行下去,西飞生产的飞机也只能卖给不需要欧美适航证的亚非拉国家。
  ARJ21项目是我国最新的一个民机生产项目,在立项之初,该项目有一个预定的任务,就是在欧美适航有一个突破,使ARJ21能进入欧美市场,为今后我国制造大型客机做准备。按照最初设想,ARJ21要在国际上销售150架飞机,但时至今日,ARJ21由于迟迟缺乏有效疏通能进入欧美市场的FAA和JAA的机制,进入国际市场变得十分困难。
  美国FAA于2007年3月分别在上海和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据FAA适航审定处主任约翰-希克称,这两个办事处将协助中国适航当局对ARJ21飞机进行审定工作。但FAA的工作也仅到此为止,ARJ21飞机在获取FAA适航证上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飞机进入欧美市场仍是遥遥无期。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我国要形成一个大型客机的成熟产业,获取欧美适航证已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与ARJ21这种支线飞机不同,ARJ21是中短程的飞机,无法进入欧美市场,还可以靠国内的订单勉强过日子,但大型客机主要用于远程飞行,很多时候需要进行国与国之间的航程,在国际航空市场中,欧美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欧美市场的准入证(即FAA和JAA的适航认证),大型客机很难获得航空公司青睐,根本无法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我国的大型客机已组建在望,按照欧美适航的条例,民机项目一旦启动,就得向FAA(或JAA)正式提出适航申请。在没有成功的先例下,我国的大型客机该如何在欧美适航上取得突破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我国以前民机研制体系相类似的俄罗斯民机产业,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变化,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经验。
  俄罗斯的航空工业脱胎于前苏联,我国又是仿照前苏联的模式建设航空工业的,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俄罗斯的民机一度也被排斥在国际市场之外,痛定思痛,为振兴民机工业,俄罗斯决定大胆进行改革,按国际标准进行民机的研制,其第一个项目就是支线喷气式客机RRJ项目。
  承担RRJ项目的俄罗斯苏霍伊民用飞机公司(SCAC),在研制和生产中大量采用了西方民机的研制理念,以国际市场作为它的主要目标市场,竭尽全力与西方国家合作,获取欧美适航证。苏霍伊民用飞机公司有一个50多人的波音顾问团,并与法国政府合作默契,同时与法国公司合作技术出版物、与Thales公司联合开发航电和电传操纵系统软件、与MRO公司洽谈飞机维修,这些都能有效地帮助RRJ最终取得进入欧美市场的通行证——FAA和JAA适航证。
  我国的民机决策者也应当大胆作为,为大型客机取得欧美适航证而努力。切不可简单地把政治因素作为搪塞的理由,不从自身找原因,使民机的欧美适航证的获取工作一拖再拖。否则,包括ARJ21在内的我国民机产业,很难创造新的辉煌。

    国产大飞机的软肋还是技术问题
    ——关于研发制造国产大型飞机的专题调研(一)

    技术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大型客机的最基本问题。近年来虽然有些关键技术获得了突破,但是大型客机的整机研制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是全方位的差距,尤其是波音、空客新的机型大规模采用复合材料后,大型客机的研制能力又一次与世界先进水平拉开了距离。[详情]

    吹响大飞机研制人才的“集结号”
    ——关于研发制造国产大型飞机的专题调研(二)

    记者在对上海、西安、北京的航空专家采访中了解,目前我国具有民机设计经验的人员流失比较严重、设计团队青黄不接,制造人员力量十分薄弱,利用国外的设计、制造人员也有很多现实的困难,我国大型客机所需的设计、制造团队亟须整合。[详情]

  相关稿件
· “翔凤”下线,大飞机梦何时圆? 2007-12-25
· 民间资本挑战大飞机现有研发模式 2007-09-20
· 民间资本挑战大飞机现有研发模式 2007-09-20
· 民资参与大飞机研制:两大“门槛”待跨越 2007-09-20
· 国产大飞机:梦想从这里起飞 200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