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交易这几项创新,是中国资本市场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上周末在北京向记者表示,中国最快将于周三启动融资融券业务。融资融券交易允许交易者使用较高的杠杆比例,并通过市场的上涨和下跌获利。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周五宣布,从4月16日开始,投资者还将首次可以进行股指期货交易——这是押注市场下跌的另一种方式。 摩根士丹利中国策略师娄刚表示:“通过这些改革,我们向一个真正的市场迈出了一大步。”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股市将不那么容易出现泡沫,因为投资者将能够做空他们认为估值过高的股票。 对监管机构而言,这些改革旨在刺激创新,并使中国股市更符合西方标准——以努力使上海在2020年前成为一个全球金融中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卖空交易在西方国家名声不佳,而且监管机构仍在担忧卖空交易的影响。在金融危机期间,英国、美国和欧洲其它国家全都限制卖空交易,因为担忧卖空交易会加剧市场(尤其是金融类股)的暴跌。 这并不是说中国一开始就会大胆冒进。麦格理集团的中国策略师迈克尔·库尔茨表示,这些最新举措体现了中国“小规模试水”的典型做法。 中国政府开始时只允许6家券商开展融资融券试点,它们是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 此外,中国大多数投资者将不能参与此类交易。任何使用这些新工具的投资者必须开立一个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合7.3万美元)的账户——这使得构成中国震荡市场骨干的大批散户无缘参与交易。 参与者还需要开立证券交易账户至少18个月,并且必须通过资格测试,以表明他们明白其中的风险。 迄今为止,申请融资融券交易的人数增长缓慢。上海媒体报道称,在上述6家获得许可的券商上周首次可以开户时,每家的开户人数不足10人。 库尔茨表示:“最初的规模这么小,至少在一开始的影响可能会微不足道。问题是(监管机构)多久才有胆量扩大(这一项目)?” 历史经验表明,他们将会极其谨慎地推进。官员们对1995年中国国债期货市场的崩盘(开展交易仅两年后)仍心有余悸。国债期货的崩盘一直被归咎于市场设计存在缺陷、管理不善和市场参与者操纵价格。 实际上,《中国私有化:中国股市内幕》一书的作者侯伟表示,自首次提出融资融券交易计划,已经过去了5年时间,而股指期货计划的提出则可以追溯到10年前。 侯伟举例说,200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允许外资购买中国证券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机制。7年过去了,中国政府只批准了不到100家外资机构,授予的投资额度不足200亿美元——不到中国股市总市值的1%。这些外国投资者不清楚自己是否可以参与卖空和股指期货交易,尽管所有人都希望从中分一杯羹。 对于这些新型交易会对素以波动著称的中国股市产生何种影响,人们也存在激烈的争论。中国股市去年飙升80%,而前年则下跌了65%。一种观点认为,能够做空估值过高的股票,将抑制市场的投机热情(以及随之而来的崩盘)。但这种观点并未获得广泛认同,而且也不符合西方国家的长期历史表现——它们虽然有成熟的卖空和股指期货机制,但仍然会出现泡沫和崩盘。 更有可能造成的影响是交易量将会上升,因为一旦能够对冲风险,对冲基金和其它机构投资者将会有更大的交易动机。摩根士丹利表示,台湾地区和日本等其它市场的经验表明,长期而言,交易量会出现高达50%的增长。 但这绝非一个定论,尤其是考虑到中国投资者的交易量已经比西方高得多。娄刚表示:“在中国,即使是机构投资者也表现得像个散户。他们说起话来都像是沃伦·巴菲特,做起事却像是乔治·索罗斯。”
(摘自3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