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密集调控 专家认为年内可能继续加息
    2007-09-17    本报记者:刘振冬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报资料照片

  上周五(14日)晚间,人民银行宣布,自9月15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6%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7.02%提高到7.29%。
  央行表示,此次加息是为了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不少专家认为,此次加息在意料之中。在目前通胀压力和流动性过剩短期内难以扭转的情况下,下半年央行至少还会再加息一次。同时,央行还会频繁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定向票据等数量型紧缩工具。

意在控制通胀预期

  最新的数据显示,1至8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6659亿元,同比增长26.7%;前8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3.08万亿元,远超央行年初确定的2.9万亿元的全年目标;8月份CPI同比增长6.5%,达到10年来的新高。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数据都是促使央行加息的原因,但加息着眼点重在控制通胀预期。虽然扣除食品因素的核心通胀率并不高,但居民感受最明显的食品价格上涨容易造成通胀预期,央行有义务采取紧缩手段控制这种预期。
  国际投行——高盛日前发布评论表示,本次加息,以及9月6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向商业银行直接发行人民币1500亿元央行票据的举动,表明了央行抑制通货膨胀压力的决心。此外,本次加息距离上次加息仅仅间隔不到一个月,这表明政府更加愿意使用市场化的工具来调控经济。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当前宏观调控的最迫切任务就是控制通货膨胀以及高速增长的资产价格,有必要进一步实行紧缩政策,否则经济有过热危险,特别是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可能会膨胀,有可能引起全面通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晓求认为,此时加息并不意外,8月份CPI增幅数据出来以后,市场已有预期。央行再次加息,主要是针对通货膨胀,并且抑制流动性。但对于加息是否能够有效控制通胀,他认为,这次通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流动性过剩不是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此次加息的作用应该不会太大。

年内可能继续加息

  关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向,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受食品价格推动,通胀压力近期仍将持续,年内还有加息的可能性。鉴于M2增速依然高于央行全年16%的目标,央行还将使用特别国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组合措施来对冲流动性,同时使用“窗口指导”以及定向发行票据等来控制信贷。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目前的通胀还是由于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结构性通胀,不会蔓延到其他行业。他预计,全年通胀水平会在4.3%,还可能再加一到两次息。
  中银国际研究部经济师程漫江表示,央行此次加息合乎预期,27个基点的加息幅度也在预期之内。在通胀压力下,预期未来央行仍将采取密集小幅加息的政策,下次加息存款基准利率仍可能上调27个基点,贷款基准利率的升幅可能为18个基点。
  高盛也预测,监管部门将出台进一步的紧缩措施,如再次加息27个基点,更积极地回笼流动资金,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大对商业银行的“道德劝说”力度等。

  相关稿件
· 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07-09-07
· 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扩大反洗钱监测范围 2007-08-30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提出反洗钱六大要点 2007-08-29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 2007-08-21
·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44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 2007-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