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面对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地方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在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史和平代表的意见传达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心声。 史和平代表说:“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经济发展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新旧模式的抗衡使问题集中暴露,只有用‘硬约束’、‘硬手段’,才能使经济增长模式尽快转变。” 一些代表委员对现在的环保执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委员陈守义认为,环境违法成本低廉,是我国环境保护中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排污企业宁可接受处罚,也不使用闲置的环保设备,因此加大排污处罚力度刻不容缓。解决环境问题,要紧的是加快体制改革与法律修订,让环境保护成为一种“国家意志”。 全国人大代表郑惠强说,环境被污染和破坏,侵害的是社会公众的利益。国家应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环境诉讼的主体应当逐步扩大范围,从直接受害者扩大到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检察机关、具有专业资质的环保组织以及社会一般公众。此外,应设立奖励基金以激励更多的公民挺身维护社会公益。 代表委员对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任务指标抱有信心。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说:“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山西任务很重。‘污染最严重的省份是山西’,这个帽子至今还没有摘下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山西将坚决把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落后生产能力淘汰掉。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怕当年减少一些财政收入,不怕面子上不好看。我们要逐渐淘汰落后,腾出发展空间,让更先进的企业、产业和项目去发展。” “环境不是我们赖以发展的资本,而是我们必须计算的成本。既然已经开始建立约束性机制,就应当加快步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熊大方委员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