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两 会 国 内 国 际 深 度 财 金 产 经 商 情 人 物 现 场 互 动 视 角 文摘频道 观点频道
 
[解读国家预算报告]超收收入安排:钱往哪里去
    2007-03-08    本报记者:王迎晖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名病人家属正在兰州市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咨询相关情况(2007年1月24日摄)。
  根据3月5日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的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今年中央财政总支出将达26871.08亿元。这些支出将会花在哪些地方?全国人大代表和普通百姓都很关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和公共财政阳光”,是预算草案最突出的理念。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解决“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把草案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支出内容串在一起,就凝聚为一份引人注目的中央财政“民生清单”。新华社发

  在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测度上,有两个字面上相似但含义非常不同的词汇,一是增收,一是超收。增收是相对上年实收数而言的;而超收是相对于当年预算安排而言的,是指预算执行结果超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收入。也就是说,在当年的预算安排上,本来没有这一笔收入,但由于经济发展较快,或者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或者是一些超常规或一次性因素带来的“预料之外”的一笔资金。正因为如此,超收收入的投向也在预算之外,原则上可以灵活运用。这块资金的投向历来备受各方关注,也更能考验政府的理财艺术。
  如果出现超收,一般情况下使用方向有两个:一是增加相关支出。但刚性支出会形成基数,今年给了,基数垫上去了,明年和今后就要给得更多。二是减少赤字。
  今年的国家预算报告中提到,2006年中央财政本级收入超收2573亿元(未剔除解决出口退税历史陈欠)。按照预算报告的介绍,2006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主要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解决历史欠账和削减财政赤字。
  具体来看,除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体制规定,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31亿元、增加教育支出16亿元外,增加社会保障支出241亿元;增加石油特别收益金专项支出372亿元,用于对农渔林等行业因油价上涨增支的补助,以及能源开发、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支出;增加预算内经常性投资1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专项支出135亿元,用于公路建设、购置储备油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增加“三奖一补”资金、对西藏农牧民补助、缉私经费补助、口岸专项转移支付35亿元;增加出口退税指标613亿元,用于解决剩余出口退税历史陈欠;减少中央财政赤字200亿元;预留2007年调整工资及相关支出130亿元。
  从支出的方向上看,以上十大项支出中,除了增加地方转移支付和减少赤字外,涉及最多的领域是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环保,其中没有一项属于追加政府经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上面这些支出加总起来会发现,与中央财政超收收入总体数字2573亿元相差了500亿元。这500亿元到哪里去了呢?
  细读预算报告可以看到,安排500亿元新建立了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这正是2006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使用中的一个创新。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保持中央预算的稳定性和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而建立的,在下年年初编制预算时根据需要调入预算安排使用。也就是说,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好比一个蓄水池,如果以后年度收入减少,或者支出增多了,可以用调节基金来平衡。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单设科目,安排基金时在支出方反映,调入使用基金时在收入方反映,基金的安排使用纳入预算管理,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这是我国在预算编制上的一个重要创新。
  应当说,2006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的使用,正向促进了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防范风险、科学理财的原则,提高了政府信誉。同时,影响和带动了地方财政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支出,这都是科学理财、为民理财的具体体现。

  相关稿件
· “我也要办村镇银行” 2007-03-08
· “最后一个问题留给外国记者吧” 2007-03-08
· 李雅芳委员:要严格监控国际热钱进入中国股市 2007-03-08
· 胡成中委员:控制普通民众股票投资风险 2007-03-08
· 袁仁国代表:茅台今年不会再涨价 2007-03-08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工作人员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