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医学部教授迟宝荣在政协会议上发言时说道。 近几年频发药品安全事件,造成多起致死致伤的悲剧,令迟宝荣颇为忧心。她告诉记者,药品质量事件有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浙江省药监局受理药品质量投诉4041起,平均每天11起;安徽省2003年查获假劣药械2.68万批次,查办案件3.8万余件,销毁假药标值近亿元。大药害频发小药害不断,反映出药品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迟宝荣对重大药害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不懂药的人制药,人祸导致药祸”是首要原因。齐齐哈尔第二药厂事件就是典型事例,有毒原料从进厂、验收、检验等各环节均能“过关”,化验工作人员无人会图谱分析操作。据齐二药职工反映,药厂在获得GMP合法外衣后,业主为追求利益,让60%老职工下岗,大量雇用临时工,而大多数临时工既无专业知识又未经过培训。涉药人员素质如此之低,药品完全没有安全可言。 其次,不顾质量,降低成本,不惜偷工减料以假乱真,靠低价占有市场。不少药企为了中标降低成本,一瓶“欣弗”出厂价是2.7元,医院卖给患者38元,99%利润被药品流通环节占有,突破成本底线后无法保证质量,药害悲剧自然难以避免。 再次,药品缺乏有效监管。抽检是保证药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检验经费不足、人员不够,规定的抽检指标和数量难以完成,使假药、劣药不经检查而得以过关。 此外,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医药市场恶性竞争。目前全国药品生产企业66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1.3万多家,零售企业22万多家,总数量是全世界的1/2,但市场份额却仅占全世界4%。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药业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弱。 如何根除药品质量问题?迟宝荣在提案中指出,药品从审批源头开始,生产质量,市场流通等各环节要加强有效监管,严肃药品安全问责制,另外,应该设立标准,任何从业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的资格认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