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3-04 本报记者:苏晓洲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来自湖南省常德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杨绍军,在当地有“杨济公”的美誉。在前几年的两会上,他曾提出过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村老人赡养和生活保障问题等,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如今他又发现一种新的隐忧:现在有些领导的公务员意识明显淡化,与群众、与基层的接触在减少,有的人甚至怕见群众,以及他这样的全国人大代表。他计划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用制度防止某些干部“躲”群众的建议。 杨绍军说,向官员反映问题,最难过的就是“办公室关”、“秘书关”之类,“我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感觉中央领导同志与代表委员交流,作风越来越平实。但是越往基层走,敷衍搪塞之风越盛,领导与民意之间仿佛有道‘防火墙’。” 杨绍军说,他在农村调查发现,很多群众不要说与当地领导见面,就是通个电话也很难。这种不良“官风”,在乡镇也开始抬头。他认为,长此发展下去,会导致群众与基层政府之间互不信任的鸿沟越来越深。官员丧失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基础,往往容易导致基层矛盾激化。 杨绍军告诉记者,他准备在本次人大会议期间,提出建立基层主要领导干部与群众见面的“接待制度”的建议。“不能再让不良的官风为现行体制抹黑了。”杨绍军说,接触群众看来不能靠自发自觉,还需要制度约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