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7月17日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视频会议(下称“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强调要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防控,切实筑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下半年国企严控债务、金融、国际化经营、法律、安全环保五大风险,其中债务风险是重中之重,将积极探索开展优先股试点。同时,严控金融业务增量,建立金融业务投资企业负面清单,推动央企金融业务优化重组。
严控债务风险 探索开展优先股试点
今年中央深改委第一次会议和第二次会议都明确提出国企“去杠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列为其首要任务。据介绍,国资委制定了《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分类管控工作方案》,一企一策确定管控目标并签订责任书。
7月17日会议上的信息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6%,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近半数中央企业带息负债同比减少,通信、军工、航空运输、机械、建筑、冶金、矿业等行业资产负债率较年初下降超过0.5个百分点,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等19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较年初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
而根据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控风险的指导意见,2020年前中央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要再下降2个百分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把债务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将企业负债率控制在安全合理范围。”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强调称。
会议提出,继续加强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强化对降杠杆减负债工作的定期监测、公开通报和跟踪督导,将相关约束性条款纳入经营业绩考核。这在2017年的央企业绩考核中已有体现。
在日前的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工作推进会上,兵器装备、中国石化、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中国建筑、中国铁建等六家央企签订了降杠杆减负债责任状。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赵建国表示,要制订下发2018-2020年降杠杆减负债工作方案,在十三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落实2020年末负债率管控目标要求,在控投资、引权益、增效益、强管理上综合施策,坚决完成2020年负债率管控目标。
下半年严控债务风险的“止血点”还包括,加强债券特别是短融、超短融债券风险排查,严防投融资期限错配;强化PPP项目管理,严控非主业领域新增项目投资,妥善化解存量项目风险。
同时,还要“补血”。肖亚庆在会议上指出,要拓展融资渠道,提升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总结推广市场化债转股和永续债等模式,积极探索开展优先股试点,确保资产负债率稳步下降。
在7月12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提供的数据显示, 18家企业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债转股,签订框架协议5000亿左右,现在落地已经超过2000亿。
此外,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资金链安全,保持现金流充裕,做好应对困难局面的准备,确保稳健经营。各地国资委也要加强企业投融资及负债情况监控,多措并举降低资产负债率。
严控金融业务 开展优化重组
在严控债务风险的同时,“加强金融业务风险管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郝鹏称。
据了解,近十年来,不少大型央企看到金融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纷纷投入巨资设立或筹建金融控股公司,布局金融业务,有些甚至迅猛发展为主要业务。一方面,发展金融业务是助推央企主业发展的需要,但另一方面,部分央企“热衷”金融业务也引发了“脱实向虚”、导致金融风险的担忧。
2018年初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就明确要求,中央企业金融业务必须紧紧围绕实业、服务主业有序开展,严防脱实向虚倾向,严禁脱离主业单纯做大金融业务。全面加强委托贷款、内保外贷、融资租赁等高风险业务管控,严禁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贸易。研究建立中央企业金融业务风险监控报告体系,开展风险自查专项活动,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国资委严控非主业投资规模和投向,严控金融业务开展,引导中央企业进一步聚焦实业、突出主业。数据显示,1-6月中央企业通过产权市场退出非主业和低效无效投资274宗,回收资金259.1亿元。
而下半年对金融业务的控制进一步趋严。会议提出,严控金融业务增量,建立金融业务投资企业负面清单,主业整体亏损、资产负债率较高、现有金融业务风险较大或服务主业作用不明显的企业,严禁新增金融业务投资。优化整合存量,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推动中央企业金融业务优化重组,规范有序推进产融结合。开展防范金融业务重大风险督导,进一步加强委托贷款、内保外贷等高风险业务管控,严禁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走单贸易业务。
“预防风险与重组是紧紧联系一起的,尤其是推动中央企业金融业务优化重组,这很令人关注,中央企业的金融板块是不小的。”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分析称。
加码风险防控 确保境外资产保值增值
近两年中央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特别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力度在进一步加大,国际化经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彭华岗在发布会上曾表示,到目前为止,有80多家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担了3116个投资项目和工程,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但风险也不容忽视。今年5月份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密集到相关企业调研,并召开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在5月28日到中国五矿调研时,肖亚庆表示,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给中央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带来许多困难和挑战,中央企业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会议提出,下半年要严控国际化经营风险,确保境外资产保值增值。坚持规划在先,制定科学清晰的国际化战略,规范有序开展国际化经营。落实企业集团在境外风险防控中的主体责任,明确风险管理责任部门,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不断强化境外项目管理,规范境外经营行为,加强企业间沟通协作和企业内部业务统筹,坚决避免无序竞争,有效防止重复建设,努力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国际化经营格局。
据了解,国资委将继续完善、细化《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并且,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测报告制度、分析预警制度、有效干预制度,形成对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的有效管控。同时,监管的手段也将更为多元,将形成投资管理工作平台,使中央企业总部和国务院国资委能够掌握所有境外投资分布和项目管理的动态情况,必要时主动介入,加强监控。
此外,国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还包括严控法律风险,确保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持续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将法律审核嵌入管理流程,确保规章制度、重要决策、经济合同法律审核全覆盖。严控安全环保风险,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和环保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