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公布的系列数据把脉中国经济运行发展
2014-12-11    作者:记者 韩淼 薛艳雯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字号

  作为中国年度规格最高的经济决策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就是:中国经济运行究竟如何?最近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对于把脉中国经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备受瞩目。

  一、11月PMI,稳中趋缓

  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这是继10月PMI指数回落之后的进一步下行,且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但仍然在荣枯线水平之上。

  一般认为,50%为PMI指数的荣枯分界线,大于50%意味着经济在发展,反之说明经济衰退。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近期PMI变动,既显示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使制造业总体上保持扩张态势,也反映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处在不断深化过程中,一些产能过剩、高耗能等行业在转型升级进程中明显放缓了生产。与此同时,近两个月中央出台多项深化改革、稳定增长政策措施,超过半数的企业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仍持乐观态度。

  二、2014粮食产量,“十一连增”

  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10万吨(12142亿斤),比上年增长0.9%,实现“十一连增”。这是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取得的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历来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要点之一。201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了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的首位。但如何在保证“量”增的基础上实现“质”优,将是发展中的中国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转变。

  三、11月外贸总额,同比下降

  8日,海关总署发布11月外贸运行数据,当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688.5亿美元,同比下降0.5%。其中,出口2116.6亿美元,增长4.7%;进口1571.9亿美元,下降6.7%。

  业界普遍认为,11月出口增速的放缓,主要受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影响。2013年11月,中国月度出口值首次突破两千亿美元关口,达到2022.1亿美元,当月12.7%的同比增速为去年下半年最高增速。

  虽然进入下半年以来,中国外贸数据起伏较大,但整体来看,前11个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2%,出口增长4.4%,进口下降0.4%。

  专家认为,2014年外贸的表现不温不火,出口很难再扮演“稳增长”的主力军,但也不会“拖后腿”。还有专家认为,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随着宏观转型与结构调整,对外贸易呈现规模增长、但增速放缓的态势也是必然。

  四、11月CPI,年内新低

  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涨幅为年内新低。此前各月的CPI数据也从未超过2.5%。即使随着天气变冷,蔬菜的市场供给收紧,12月CPI环比继续下行的可能性较小,但实现全年通胀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已成定局。

  此外,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5%。今年,PPI也没有扭转一直以来的负增长态势,专家认为,这是产能过剩与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CPI与PPI数据会否影响领导层对于明年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决策?一些机构目前过度强调中国可能面临的通缩风险,期盼货币政策上有宽松的可能。但另一些专家认为,CPI与PPI仍处在合理区间,更为重要的问题还是在调整中国经济的结构,宏调政策不应被一时的数据变化所绑架。

  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五、前三季度GDP增速,7.4%

  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27日发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19908亿元,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

  年初全国人大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在“新常态”背景下,整体来看,中国经济2014年运行状态仍处在“合理区间”的范围之中。

  虽然宏观调控目标的具体数字是在来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但按惯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高层就会确定这些目标。此前,外界普遍猜测2015年经济预期增长目标会较今年的7.5%左右有所下调。但不少专家认为,即便预期增长目标下调,也仍是合理区间内的微调,其目的是为了更积极地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2015年:中国经济在“变”中求“稳”
· 中国经济的大抉择
· 制度变革是中国经济转型最强健发动机
· 探索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规律
·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靠教育与户籍改革提升发展潜力
 
频道精选:
· 【思想】“降准”的前提是“降得准” 2013-06-14
· 【读书】进入一个重要的现代文化园地 2014-12-11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上市公司频现控制权争夺战 2014-12-11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