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中国经济,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一年的中国经济错综复杂,改革有突破也有妥协,刺激有收也有放,杠杆有去也有加,各种利益格局和多空预期缠绕在一起,时晴时雨,时抑时扬,几让人不识中国经济的庐山面目。
改革究竟是力不从心,还是暂时的隐忍;货币宽松、投资开闸是区间调控的手段,还是新常态下的旧思维回潮;A股的疯涨,是流动性的狂欢,还是改革红利的贴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等着与历史对表。在这种种不确定之中,惟有一点是确定的,在通往新常态的路上,不稳定是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定调2015年中国经济,这一定调甚至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都将充满暗示。而在2014年的冬天,新常态和旧思维,改革与刺激,筋疲力尽,等待援兵,这情势仿若武涉说韩信,“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既然选择了新常态,可以妥协,可以曲径,可以变通,但是不能回到旧思维。在旧常态,我们的增长模式边际递减,世情国情的变化不再支持我们回到旧常态。
在旧常态,中国的产能有两个“最终买单者”,房地产市场和出口市场,这两个市场消化了过剩产能和超发货币。而现在,这两个市场结束了超级繁荣,勉力维持。
在旧常态,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市场足够大,企业所要做的就是迅速融通各种资源,把产能释放出来。于是,基建、房地产、重化工业和一般制造业,聚集了最大部分的投资,相应地,也聚集了最大部分的杠杆。杠杆不可能无限高下去,泡沫越吹越大会吹破,这是现在的事实。
新常态的逻辑,如果我们不是走新路穿旧鞋,去杠杆化和去过剩产能,市场出清,将要素资源从过剩产能中解放出来,跨过机会成本和挤出效应,给那些好企业留出市场的位置。中国经济展开一个新的周期,不是新一轮的泡沫周期,而是创新驱动的周期和改革新红利的周期。
高杠杆和过剩产能背后,是已经固化的利益格局,他们不会为了大局而退出,相反他们还会竭力绑架大局。因此,新常态需要货真价实的改革,否则就是文字游戏。
改革往小了说,是减少审批对于市场的侵扰,放松行政对于市场的管制,破除所有制的身份迷信,降低企业的营商成本,将扭曲的要素价格水平拨乱改正;改革往大了说,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让权力变得透明可期,而不是让权力像如来佛的掌心,可大可小,可进可退,市场无处可逃。
既然我们没法像美国一样迅速去杠杆,以空间换时间,我们就要努力打开改革局面,放手让新经济点壮大,形成增量,减少改革的阵痛,以时间换空间。胜利往往就在多坚持一下的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