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贵州重点打造雷山天麻、施秉太子参、赤水石斛、罗甸艾纳香、石阡丹参等38个中药材“第一车间”。
素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之誉的贵州,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全省中药材资源品种达4802种,在全国重点普查的363个重要中药材品种中,贵州有326种。截至2013年,贵州中药材种植抚育面积居全国第三,中药材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1%。
为加快38个中药材“第一车间”发展步伐,2014年至2017年,贵州将对天麻、太子参、钩藤等18个大品种,按照每个单品种补助400万元到600万元的标准进行分档扶持;对全省10个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按照每个园区500万元的投入,连续进行重点扶持。
除重点打造38个中药材“第一车间”外,贵州正规划建设贵阳市、铜仁市、遵义市3个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项目,使大山深处的“黔药”进一步与市场接轨。
截至目前,贵州已建成规范化、标准化中药材品种种植试验示范基地40余个,施秉何首乌、雷山淫羊藿、赤水金钗石斛等5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贵州中药材“第一车间”正朝着“区域化、规范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根据规划,到2017年,贵州中药材种植及抚育面积达到600万亩,中药材种植GAP认证基地达到6至7个;力争10个中药材品种在种植规模、药材产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全国领先,8个品种达到全国中药材市场份额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