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我们常说要看实体经济的真正带动力,要关注的是一个真正关系到我们民生、就业的群体--小微企业。按照我国现行的标准,工业微型企业从业人员是20人以下,那么,他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好不好?遇到的困难到底是什么?未来我们还需要哪些新举措去帮助他们?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发改委经济体制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成本上升过快,市场需求不足。融资难、融资贵,小微企业发展依然难题不少。工信部在全国开展帮扶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好政策如何落到实处?电商创新,帮扶小微企业,我们怎样做得更好?
人工成本快速上升、融资难、被大企业拖欠货款。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副司长许科敏坦诚面对目前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郑昕(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去年我们有27个省,上调了叫做最低工资标准。今年一到三月份,又有7个省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加上物流的费用,还有比如说房租等等上升较快,应当说挤压了小微企业利润的空间。
许科敏(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要实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推进工程,就是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水平。
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
史炜:在整体产业处在结构调整期时 小微企业基本没有招架之力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们首先把小微企业的概念给界定清楚了,小微企业,其实过去我们是按照它的资产注册资本的规模,或者按它利润的规模。实际上今天我们在谈论小微企业困境的时候,还是按照它的生存规模。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小微企业是给大型企业做配套的,所以它对上游的产业制约性是非常非常强。比如当上游主体产业,比如国家的整体产业处在结构调整,产业不景气,整个需求不畅的时候,这些微小企业基本没有招架的余地,所以它现在会显得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按照生产要素的成本提高,劳动力价格的成本的提高,又没有新的市场的增量,所以小微企业感觉到税负越来越重,基本是这么一个大的方向。我们按大产业来算,比如说大的汽车工业基地,像武汉、长春,包括像珠三角,长三角,围绕汽车行业、围绕着钢铁企业的,包括围绕着大型的电器行业的,比如说生产电冰箱、洗衣机的。一个大的企业下面,我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都有上百个,甚至上千个的微企业,资产十几万、二十几万,那么他生产的这些产品完全是给上游的,那么上游哪怕随便调整一个产品的模具,下游整个都会发生变化。因为一个模具的成本转移,不是说上游企业给你提供,而是你要按照我的要求,你重新调整这个配件的模具,或者配件的规格。那么这些成本,其实比税负的成本可能更重。
张鸿:现在小微企业的最大负担是市场需求不足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最大的负担应该是市场需求不足,包括我们现在说产能过剩,那是因为需求没了,然后产能就都过剩了。比如说钢铁产能过剩,我们说不能过剩了,得消耗它,得去库存。那么,它在转型的过程当中,其实涉及到千千万万的小企业,一个零件就是多少人的就业。所以这个是市场需求不足,这是最难的解决的,因为它很难一时半会改变过来。其次是人工成本,包括房租成本这几年的快速增长,这个快速增长是长期趋势,也很难改变。
还有一个是融资难、融资贵,这个是阶段性的,现在缺钱,还有税费负担,这两个在一块儿反而是最容易解决的。因为现在比如说是月销售额是两万以下给它免。工信部说,得到好处的是六百万户小微企业,但是我们现在大概有一千一百万户的小微企业,加上四千多万户的个体工商户。我觉得我们就大方一点儿,全给它废了就完了,既然能解决就业,我们财政也不缺那点儿钱。这样的话,我觉得它解决就业的好处要多于我们财政挣的那点儿钱。
再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费,就是这个费到底占这里边的成本有多少。这个工信部也说了,接下来我们要有一个清单。我们这个清单就是费是多少,说得清楚。你再小一个企业,你要交多少钱,交多少税,当然特别小的就给他免了,但是中型的多少,是看得非常清楚的,但现在我们有很多是不太能算得清楚的。
史炜:简单的优惠政策很难解决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或者融资短缺,是十多年的一个常态。其实从全世界看,所有国家的中小企业都存在这个问题。就说中国和美国去比较,美国对中小企业有很多的支持政策,一个是叫税收优惠,我们也做了。第二个是担保,就各个部门,包括协会,或者政府的,或者其他的产业基金,对中央企业担保,我们也在做,包括融资租赁等等这些更好的企业。然后包括对他的就业的支持,就是你消化就业,我给你就业的补助。甚至包括对资源的使用。我们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土地是划圈,按照你的每亩地的产值,如果你是一个好的企业,我给你甚至土地零租金使用,包括其他的方式。
还有退税,我们是对中央企业大量的优惠的减税政策,那么解决就业,我们也有相关的政策,包括补贴。美国可能对外包企业有相应的补贴,这个我们没有办法做,因为美国的产业是外向型,他是属于内需充分,完全对海外拓展,而我们是内需不足,依赖于外部市场,可能这一点是中美之间的差距。
如果现在简单的去比拼这种优惠,来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或者核心到中小企业融资的时候,其实很难。
史炜:信息化能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进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首先P2P对传统是不现实的,因为它没有基础,但是借助于网络对小微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发展确实有些机会。我们看一看中小企业,因为它做的是传统产业,做的是很实实在在的产品。那么其实所有的对策和政策要解决的是中小企业把东西卖出去,其实这样的成功案例接触的非常多。
比如说食品加工,农超对接,这是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农民做的设施农业。比如说你有50万的资产,你在城里建一个超市,或者在城里联合若干个超市,你的产品就是通过一个电子平台,通过一个传感的技术,能够到农村的设施农地里去。因为我看到很多农民在种地的时候,里头也有电脑,他玩的是类似淘宝网的这些东西。他需要的是城里也有一个平台跟他对接。我去年去西安调研的时候,我就在地里看到一个大妈在卖西瓜,她卖得非常好。但是她缺一端,就是城里这端没有,那么城市的超市可以跟她进行农超对接。比如说我做一个传统产品,我实在做不下去了,但是我的经验和资本,做一个超市是可以的,这个超市再跟周边的居民区再对接,这些投资都非常小。
再比如说小企业,比如说我们国家最典型的新乡,还有河南、山东有几个镇都是中国小企业、微企业最密集的地方。我去新泰的杨柳镇,就是做小机械产品的,一个镇里有两千多家小企业,小螺丝钉、小铸件、电压器非常全。在我们国家有很多传统的矿山机械密集产业区,那么这些区如果政府能够引导,比如说通过电信运营商,通过网络公司用电子信息的网络链,组建他完整的产业链,其实完全可以组建一个集团。当时我在杨柳镇就跟他们说,这两千多家企业可以按照产业链的分布,组建一个大的集团来整合资源。
微企业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虽然他经营的不好,但是他生产的这些东西一定要卖出去的。不像大企业,我可以有很大的库存,微企业占用不了资金,所以他拿出来就要卖出去。但是如果不成为产业链,如果只给别人做配套,可能真的卖不出去,所以我觉得信息化对微企业的发展能有很大的推进。
张鸿:我们要少用手段来约束互联网 尤其是高科技的创新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大数据什么的,好像和小微企业没关系,他们干不了这个,但其实不一定是他们亲自来做,当然也也可以自己来借这个来做的。比如义乌的那些,其实现在网购什么的都是这种模式。我一个同事跟我说他认识一朋友,现在特别著名的一个互联网销售企业,但他原来就是一个卖服装的,在网上天天挂着天天,现在居然一下子做大了。
现在我们说小微企业遇到几大难题,这几大难题,在互联网时代,在创新时代,其实有一些是可以解决的。比如说税费负担,这个恐怕税没法免,但是费,尤其是今天工信部也说了,有一些可能是乱收费、乱罚款什么的能减掉。对于网购来说,可能大概你在家里闷着,人工成本省了很多,租金成本也省了,但市场的需求你不能一下激发起来,然后融资渠道,你在那些网站上,就可以利用大数据了。比如说你这个企业运营得很好,然后你的商户忠诚度都很高,你的评级高,他会给你小贷款,甚至会发生像众筹这种模式。其实,我们只需要尽量少的用手段来约束互联网,包括高科技的创新。
史炜:我们现行的补贴模式并不成功 不要把补贴变成寻租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以往的经验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些补贴,过去对困难企业,比如说你只要跟你的就业挂钩,你解决多少个闲置就业,那么我按人头给你补,现在看来,这个也是失败的。其实究竟补在哪个环节,对中国来说挺难,因为我们中小企业的盈利模式没有,所以你要求政府来建立一套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实际上是不成功的。
我在想,比如说我们这个补贴可以跟银行的小额贷款的还款率进行挂钩。就是实际上国家可以给你补贴,但我不是输血,我给你的补贴是造血功能。银行可以给你贷款,但给你的贷款不是喂你饭吃,而是让你自己肠胃蠕动以后,你能够找到新的饭吃,也就由输血性变成造血性。中国其实这些年转移支付为什么搞不好,就我们原来的转移支付其实跟补贴是一样的,就在于我们一直想的是造血,但是干的都是输血的活。弄不好还传染个丙肝、乙肝的,结果更难办。不要把补贴变成寻租。我觉得国家的信息还要更公开一些,让中小企业更多的知道我们的产业层面发生什么问题,而不要盲目的投资,盲目的转型,否则会带来更大的困惑。
张鸿:我们要把补贴资源交给市场来决定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们过去可能很多的补贴是具体补贴到企业身上,这个企业你做了这个产业,我们觉得这个产业应该扶持,然后就给你钱。但是可能这个企业并不擅长做这个东西,但他就奔着这个补贴去了,所以他可能成功的概率并不高。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干什么?要把补贴资源也交给市场,我们找能够产生很好生态的比如说一些风投组织,一些市场的孵化的组织,他们来做这个。我建立这样的生态,这个生态就可能会在这样的一个产业里,可能就会有很多企业就被扶持起来了。
此外,国家可以再大方一点儿,多减点儿税,多减点儿费,让他们更轻装上阵,可能会跑得好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