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的PMI指数为50.3%,比2月份回升了0.1个百分点。PMI指数是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观察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数据,通常我们把50%作为经济强弱的一个分界点,高于50%,说明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说明制造业经济有所收缩。那么,在3月份微升的0.1%的走势当中,我们到底能读出什么?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指数连降三月后再现回升。钢铁、煤炭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转型?改革?一季度中国经济大势如何?
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较上月微升了0.1个百分点,显示出当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稳定性有所提高。3月,反应外需质量的新出口订单指数比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达50.1%。
赵庆河(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从出口情况来看,从去年12月以来,新出口订单指数是连续三个月位于临界点下方的,本月也回升到了临界点上方的50.1%,我国制造业出口有回升的迹象。但是总体来说它(从业人员指数)还是处于临界点下方,我国用工结构性短缺问题还是依然存在的。
向松祚:现在说企稳回升为时尚早 我们的经济形势仍然严峻。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稍微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原本我以为不会太上升的,所以这0.1是来之不易,这是一个判断。第二个判断就是形势仍然严峻。我们现在判断经济形势,如果说已经企稳回升仍然为时尚早,因为我们通常从经济学来讲,这个PMI数据第一,它只是一个侧面的反应,通常你要说判断经济已经回升的话,PMI至少这个指数应该连续两个月,或者说连续一个季度持续的上升,幅度应该要比较大。第二个,结合其它一些数据,比如说经济的所谓三架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今年1,2月份,我们的消费下降的尤其明显,原本我们预计1,2月份消费至少还能够维持在同比增长13%,但实际上1,2月份平均下来只有11.8%,这个下降的幅度是比较厉害的。
第二个投资,就是投资我们看到三大类的投资,就是制造业投资,所谓“铁公基”的基建投资,还有大家都关心的房地产投资,都有明显下滑。所以结合这个我的判断是,现在可能来讲,二季度大家还要做好一个思想准备,也就是说二季度的情况也许比一季度的情况不会好,甚至还要略差一点,所以现在中国的经济叫前低后高,那么这个低可能不是一季度低,也许二季度还会要低一点,实际上现在国内外的所有的机构都在分析,一季度如果折算成GDP的话,这个GDP可能会只有7.3,甚至比7.3还要低一点,所以我说形势依然严峻。
刘戈:我们没必要对3月份回升的这0.1%有太大的反应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觉得要看淡这个0.1,如果护士要量一个人的体温,原来是36.5,现在量出来个36.6,那他是不会对这个数字产生什么大的反应的。PMI本身是一个相对比较主观的数字,它不是一个事后的总结,它是对于经理人们的一个调查,那么国家统计局会调查3000家左右的企业,大、中、小各种类型的企业都有,像汇丰的那个调查相对而言就是他的客户,大概是400多家。从这一些企业的采购经理人里给他们填一个表,从生产到招聘等等所有的数据集中起来以后,最后我们出来的数字如果大于50%,那说明大家都觉得下个月会更好,如果低于50%,说明下个月觉得相对差一些。但是在50%左右,上下的这个范围里面,我觉得没有必要说这一个零点几,上一点、下一点,就说明我们的经济是向好了,是更加衰退了,得不出来这样的一个结论。
我们再来看一下,我们把时间的长度再放长一点,从2008年看起,我们看一个是国家统计局的PMI,一个是汇丰银行的PMI,虽然在每一个月里面数字可能有变化,但是总的来说,它是比较重合的,只不过像国家统计局的这个更综合,像汇丰银行这个相对而言,它更多的去代表的那些外向型的、沿海的中小企业的一些状态。
我们来看这两条曲线,在2008年到2011年的一季度,这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大起大落,像个大M,到了2011年的第一季度以后,在整个的到现在的这三年的时间里,基本上这个PMI,无论是国家统计局的,还是汇丰银行的,它基本上是在一个区间里面微小的波动,那么我们现在进入到这样一个区间里,保持在这个区间里就好。
向松祚:目前的增速放缓是个好事 我们必须忍受调整的阵痛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现在判断,如果从今天发布的这个指数来讲,这个分向指数里面有两个指数是比较重要,它是看未来的,一个是库存指数,第二个就是就业指数,还有物流的指数。这个指数它看起来比较偏弱,都只有47.8%,48.3%,非常弱,所以我不觉得下个月的指数会有大幅度的回升,可能还会仍然在这个基础上略有回升,但是这个略有回升,幅度太小。为什么大家很关心这个东西?看到这0.1,似乎挺兴奋,这其实是人们仍然对国家的结构调整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听起来好像是坏事,经济偏弱,但是你绷的那么紧,速度追求那么高,但调结构、化解过剩产能,保护治理环境这些事你能做吗?你做不了。所以现在从上到下,包括我们市场投资者、老百姓的心里总觉得这个速度放缓,下来以后就好像不是一个好事,其实这是一个好事。
为什么特别是制造业的价格指数一直在下降?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制造业,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产能严重过剩。比如说钢铁、煤炭、电解铝、重化工、造船,你能数得出的这些行业都称得上是产能严重过剩,产能严重过剩什么意思?就是你的产品太多卖不出去,大家互相都要竞价,都要想卖出去,那价格肯定是下降。与此同时,制造业的产品又是谁要呢?还是制造业自己买,就是内部的销售比较多,比如钢铁,它可能要卖到比如说造船厂、汽车厂,那么汽车厂现在的需求,它产品本身的销量增速在下降,造船厂销量增速也在下降,它对钢铁的需求也肯定是下降,所以它是一个连锁反应,它是一个负循环的过程,所以这里面确确实实有阵痛。
我们从就业里能感觉到,这种阵痛非常厉害,我们从银行里也能感到这个阵痛也非常厉害。更重要的是,从这个行业本身你能看到,我们这些行业基本上是全行业亏损,钢铁行业今年1,2月份已经亏损28个亿了,煤炭也基本是全行业亏损。话说回来,没有因就没有果,为什么有今天这个果?就是因为我们前几年扩张的太猛,所以我通常讲,就像一个人跑步一样,你前一段时间跑的太快、太急、太猛,身体一定跑出问题。我们经济也是一样,前一段时间我们的增长速度扩张那么快。我们前几年固定资产投资曾经长期都在25%以上,钢铁的产能10年以前,刚刚突破2亿吨的产能,现在已经是突破10亿吨的产能了,那这么庞大的一个产能谁来消化?所以我们今天谈经济增速,其实我们需要投资者、老百姓,特别是企业家必须明确一点,这个痛苦,这个代价必须得付。
向松祚:过剩产能要调整压缩 我们面临经济放缓的态势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现在实际上大家注意到,面临这个经济放缓的态势。一方面我们过剩产能的这些行业要调整,有些产能要压缩,压缩就意味着有些产业要关门,或者要关停并转,过去的词叫关停并转。与此同时,我们希望在其他领域能够补一点回来,包括我们在中西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我们有一些大城市的地铁、轻轨,这些我们急需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保障房,还有包括一些城市电网的改造等等,那么还有一些新兴行业,比如说我们鼓励的信息消费这些会补一点上来。还有一些服务业,文化产业补一点上来。
实际上这些政策一季度开始就在推进,但是要注意,其实这个政策推进,它要反应出来,有一个时间的滞后。比如说我们1月份做的政策的效果可能要4,5月份才能看得出来,2月份可能要6,7月份,所以为什么我讲是前低后高。那么也许到三季度,也就是说到7月份开始,或者说7,8,9,三季度的情况我相信比这个要好比较多,四季度可能要更好一些,但是总体来讲,我仍然希望大家把这个调整看作是一个好消息,用很好的心态来看待这个调整,当然,具体到企业来讲可能是比较痛苦的,这是中央工作会议强调的。
向松祚:我们必须要有好的心态 经济调整是长期的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四个发达经济体,我比较看好美国和英国,尤其是美国,美国的经济复苏比较强劲,我判断今年可能美国至少应该在2.5,就是最低的预测,当然有的人已经预测到比较高,超过3%了。那么英国今年也会比较好,可能在3%左右,欧盟的情况也许在0.8%,1%,日本的情况没有那么好,可能也就在1%左右。当然这四个经济体好,对于我们的出口有点帮助,但是大家对这也不要期望太高。
事实上,我们1,2月份对这四大地区的出口也都是下降,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出口的竞争能力在下降,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1991年,我们的工资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七十八分之一,美国是我们的78倍,欧盟是我们的86倍,现在已经差距缩小到只有11倍了,两个国家都是11倍。20年以前香港都是我们的17倍,中国的台湾是我们的21倍,现在已经缩小到只有1倍多,所以这必然会使得我们的出口不会像以前那么快速增长,所以现在大家还是要立足产业的升级换代,就是说我们未来的出口的竞争可能逐渐的已经不是跟以前那些同样低水平的,新兴市场国家竞争的,慢慢的你的竞争可能就是跟日本人、德国人竞争,甚至和美国来竞争,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产业升级马上要爬那个高坡。
更重要的是,国内的所有的成本,除了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以外,我们资源的成本,环境的成本必然快速上升。比如说包括能源这些成本是我们的企业以后面临长期的一个压力,你怎么提高能效,怎么降低能耗?怎么能够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怎么能够有自己品牌的产品?这是考验我们企业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所以今天这个数字大家看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这个调整是比较长期的。
刘戈:要在企业转型的同时找到适当的投资项目来推进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们现在不能够把眼睛再向外看了,因为一方面,我们的竞争力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就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起色,比如日本的消费税又从5%增加到8%,这两天老百姓都忙着囤货,那他的消费预期,他又预支了一部分,那么接下来肯定对我们的出口不会有好的影响,那么这个时候更多的是什么?要眼睛向内。一方面,企业要有长远的目标,提高它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等等。
其实眼前也很多可做的事情来替代以前的那些,比如说机场、道路、房地产的建设,还有比如说像棚户区改造这样的项目。最近,李总理视察了很多地方,那么未来是一个一万亿的大项目,它可以带动整个下游的很多行业,那么这样的一些项目如果运转起来,它就是非常大的一个内需。
另外,我们也不能滑的厉害,因为这7.5%就代表着1000万的就业,如果下滑的太快,就业问题也会成为一个问题,所以还要在企业转型的同时找到适当的投资项目来推进。
向松祚:股市萎靡说明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不行 企业营利能力太差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们谈经济三个关键词,质量,效益和速度。客观来讲,过去这些年我们是速度排第一,质量、效益是排在后面。从现在开始,必须把质量和效益排在前面,速度放在后面。
举一个最简单例子,我相信普通股民都希望,我们股市的每年涨幅能够赶上GDP的涨幅,大家高兴了,我们GDP涨7.7%,我们的股市什么时候能每年涨7.7%?股市一直是非常萎靡,而且一直在下降,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不行,企业营利能力太差,所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是我们根本性的。那么,就是质量、效益必须要排在速度的前面,速度的长期下滑不是不用担心,但不是坏事,关键是质量效益能够起来。
张立群:我们对经济下行态势不必过度反应 要保持定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研究员《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未来,我们整个经济增长向一个走稳的方向在发展,对于去年第四季度,包括到今年6月份这样一个经济下行的态势不必过度的反应,应该要注意保持定力,整个经济增长这样一些波动和最近这两年我们经济增长围绕着7.5这样一个水平线,上下波动的轨迹整体是一致的。再加上两会之后,我们围绕扩内需、稳增长这些政策在加快落实当中,市场预期也在开始逐步的发生改变,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像货币政策不宜过度的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