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投资自由化与企业走向世界实录
2014-03-22   作者:  来源:新浪财经
分享到:
【字号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于3月22日-24日在钓鱼台举行。上图为投资自由化与企业走向世界讨论。

  以下是“投资自由化与企业走向世界”分论坛全场实录:

  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这一场的活动,我是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非常荣幸主持这一节的讨论。这一节一共有一个小时,刚才会议主办方已经告诉我,我们要严格遵守时间,因为12点20还有其他的活动。这一届讨论有五位重量级的嘉宾,他们代表了中国公司、跨国公司,也有中国重要的民营公司的企业家。我们讨论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在几年之前都与中国的经济和企业关系不大,但是现在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在全球化的新时代,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到发达国家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去投资,这已经成为全球化中新的一个趋势,全球化不仅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来投资。

  在这样的一个迅速增长中,许多的中国企业以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企业,都遭遇到了很多问题,甚至是挫折。我们希望一起探讨,在座的企业有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投资者到国外投资,也有跨国公司非常长久的经验,所以我们这样的一个讨论,我相信对这个话题会有提高我们的认识。下面我们五位嘉宾每一位嘉宾开始有8分钟左右的演讲,之后留出十几分钟让观众来提问问题。首先请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李克平先生。

  李克平:谢谢主持人!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个论坛上,就这个主题和大家进行交流。走出去、引进来是对外开放的两个方面,这也是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化的时代,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要素流动和市场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

  首先,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一下过去几年基本的变化。一个方面是金融危机之后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有下降的趋势,这个原因和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去杠杆化有相当大的关系。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在全球的非金融投资,以年均40%的速度上升。这是中国在加入WTO以后除了商品更大程度自由化的同时,发生的在经济结构上、在全球范围、在要素流动上的重大变化,而且这个变化可能将进一步持续和加速。

  出现这样一个变化的原因很多,但是有这样的一些基本因素导致和推动了这种变化,一个是中国的经济体量变的当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而且中国当前也已经成为第一贸易大国,同时也是全球制造大国。与此同时,中国这样一个大的经济体又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又是一个技术和产业结构很不先进的国家。在国内又有高额的储蓄和巨额的外汇储备,这样的一些基本因素决定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在全球经济有一个更平衡发展的方向,就是中国要加快和加大国际化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走出去,所以中国经济或者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和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是中国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一个使全球经济结构能够更均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非常合理、自然的过程。

  中投公司是2007年中国政府成立的主权基金,它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球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中投是以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建立自己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中投怎么在中国走出去和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扮演自己的角色,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在全球化投资的过程中探索自己的角色。从中投整个全球投资布局来讲,在推进中国进一步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的时候,我们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中投在决定自己的战略配置偏好的时候会比较多的考虑中国的需要,或者说中国的视角。比如说长期资产的配置比例远高于一般的主权基金,也远高于大的公共养老基金。原因是我们希望通过中国主权基金的投资,在全球的投资能够更好的去提升、促进一些产品的供给,改善供给。从而也使中国经济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得到更好的融合和支持,这就是为什么中投基金在自己的行业偏好上面,会有比较大比例的比如说能源、自然资源、农业,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的配置偏好。这一点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和改善相关供给的战略偏好,但是这个偏好是以实现商业目标为前提的安排。

  另外一个方面,中投在实现推进中国经济国际化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基本的优势,就是中投通过在全球的投资建立了比较广泛的全球的投资网络平台。通过自己的直接投资,通过和委托投资,比如说和PE委托投资的方式,和其他投资机构的合作的方式,形成了一个遍布世界各个地区和大多数国家的投资网络和平台。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充当一个桥梁,来更好的连接中国企业对国外的了解,也更好的连接国外的企业对中国需求更深的理解。从而一个桥梁是中投公司重大的在走出去方面的作用,就是一个桥梁的关系连接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

  03-22 11:41    第二是平台的作用,中投通过这样的网络成立一个平台。我们在进行股权、债券投资的同时,也试图成为一个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嫁接、对接、连接、合作的撮合者。来为中国的企业,也包括为国外的投资伙伴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说在过去几年中,特别值得向中国的企业伙伴们提出可以借鉴和需要注意的点。在国外投资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其实需要国内企业做更充分的准备,包括对境外法律法规相关监管政策的理解。只有这种情况下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合法、合规的投资,以及相关的结构安排。第二个方面是对投资当地国社会福利政策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你的企业在当地运作可持续性以及成本相关方面问题的合理预期。第三个是税收和劳工。这是在某些国家会极度困扰的。从内部来讲,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因素。

  03-22 11:42    限于时间,我想回到这个题目的投资自由化的问题,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特别是中国的国企,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情况,就是在有些国家、有些地区对于中国国企的担心和某种程度的警惕,实际上限制了我们在全球有效的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要破解这样的问题需要中国企业自身除了有更多的研究和对国外投资环境的理解之外,也需要提高我们自己经营管理的水平。最后也是一点建议,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的行业协会需要提供更多的公共信息服务。我们的政府部门需要为企业走出去,不管是国外走进来,还是国内走出去,要提供更多的公共信息和相关法规的支持服务。各国的政府在相关法规政策的制订中,也需要从全球经济更有效的配置、互动、互利的角度减少障碍,促进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经济更好的融合发展。

  谢谢大家!

  主持人:第二位发言人是必和必拓公司董事长聂思捷先生。

  聂思捷:谢谢!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内,中国又一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国、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说您关注全球媒体的话,如果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花都是百花齐放的,有这样的观点也是可以原谅的。在2001年的时候,十三年前在美国有一本最畅销的书,当时预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未来五年或者最多十年就会彻底的崩溃。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过去十三年是变得越来越强大。即使是现在还有一些人问这些问题,就是关于中国投资的规模,以及中国投资的性质到底是什么。

  今天早上我们这样的一个分组讨论当中,也会考虑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如何将走出去和引进来这两个战略、政策很好的融合起来。全世界在跨境投资领域,在金融机构和流动性方面正在目睹各种各样的变化或变革。我想建议对于来说最好或最大的机遇,同时对于合作伙伴最好的机遇,就是建立自己的品牌,也就是我称之为的“品牌中国”。对于西方世界来说真正了解中国是比较困难的,正如原前主席胡锦涛所说的,中国的命运是和世界的命运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今天生活在全球化的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越来越相互的融合,越来越依赖于彼此,国家的利益也变得越来越一致和统一。这就让我想到了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同舟共济。像今天这样的论坛向世人展示中国的领导人,认识到了面对这个国家的一系列挑战,而这个国家不仅仅是全球的领导,而且也是一个发展中经济体。

  全世界通过中国的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的自由化获益,而且不仅仅是实体货物的自由化,也越来越多的包括资本和服务的自由化。二十国集团也将他们的讨论关注于建立一个开放的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来支持全球的增长,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贸易和资本流动变得不再是那么的全球化。全球化的时代有些人认为已经过去了,但事实上我们正处于下一波全球化的起步。

  出口仅仅占到了全球GDP的20%,而外商直接投资仅占到了固定投资的9%。无论是性质还是规模来说,全球的资源行业都是一个全修性的行业。而我们的投资都是长期性的,而且规模很大。因此我们这些资源行业的企业也常常受制于非常严格的监管,因为我们的战略会对很多公司,甚至对有些国家的长远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当然开发天然资源变得越来越困难,对于一个工业来说,或者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我们需要更多的投资、更大的投资,而且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有一些国家认为排除或者限制外商的参与,尤其是参与开发他们的资源,是他们可以的选项。但事实上近代的历史或者最近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完全靠自己来开发资源,对于他们来说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事实上对于外国的投资和国际合作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却能够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对于中国走出去以及吸收外资也有一些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仅是在监管方面或者规管方面,而是有一些领域国家没有正常的实行监管。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平行的努力,一方面加速关于资本和服务的改革,改善基础设施。同时完善服务于自由贸易的物流。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减少人为的壁垒,尤其是贸易的壁垒。有一些贸易壁垒是关于产品或者说所有制的,有一些可能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但是目的却是要限制贸易和竞争。这就包括了中国投资规模的限制,或者对中国并购的限制。事实上对于一些外国公司来说也不愿意来中国投资,因为他们对中国体制或者体系如何运作存在了误解。

  毫无疑问我们是在同一条船上,共同努力来实现或者共同努力更好的了解彼此。我想建议的是作为创新或者对于中国来说必须要认识到创新不仅仅是先进技术的来源,同时可以帮助中国,或者帮助世界更好的理解中国、中国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国的人民。举一个例子,《哈利波特》这本书在中国非常畅销,与此同时在西方很少有人听说过《红楼梦》这个名著。回到资源行业,我们公司必和必拓和中国的历史差不多有130年的历史,虽然和中国的历史比起来并不长,但是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是很长的时间。我们是中国发展的资源提供国,对于中国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们的确非常能够理解中国以及中国的人民,对于他们也有深厚的感情。中国的发展不仅对于我们公司有巨大的影响,对于整个世界成千上万或百万人的生命或生机也是有很大的影响。

  在我个人看来,在建立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方面,不仅仅要建立政府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同时也包括我们所有的企业,让我们的企业和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同搭起这个桥梁。和其他国家和其他公司一样,我们已经开始做这个工作,但是还需要做更多。比如每年向中科院的研究生院赞助25个奖学金机会,同时大家也知道在2008年的时候也是北京奥运会的赞助方。我想只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合作,来共同提升对于中国相互的理解和了解,我们就能够同舟共济。谢谢!

  主持人:下面清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先生发言。

  傅育宁:大家早上好!我非常赞同之前发言人所提到的观点,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他们一方面需要更好的完善自身来实现对外投资。前面发言人也提到了相互的理解,包括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话题是涉及到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投资的话题,我们看到过很多失败的案例,也有很多可以归咎的原因。但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招商局走出去的一些经验,也包括我们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以及从香港对外投资的一些经验和看法。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很自然的是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要在国际市场做他们的业务。正如李先生刚才所说的,在过去的十年当中非金融投资已经实现了40%的增长,在我看来过去十年可能是38%或40%的增长。已经累计达到了5000亿美元的规模,这种非金融类的对外直接投资,事实上很大一部分和对外工程承包有关的。这种承包项目事实上占到所有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很大一部分,差不多是1.3:1的比例。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家都知道招商局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的公司,我们应该说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和物流终端的投资公司。同时也在港口网络方面有大量的投资,来进一步为中国贸易发展提供便利。在过去五年的金融危机,事实上对于我们来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举一个例子,我们认为印度并不是一个很强大的制造业的国家,但是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会成为非常有意思的消费市场。2006年的时候我去了印度,当时是塔塔集团的董事长邀请我去的,我们当时觉得可以跟他们有所作为,比如说在他们的港口设施方面进行投资。比如说和塔塔或类似的公司合作,但是事实上我们并不能够做成,很不幸,这是非常不幸的事情,我不知道这是由于保护主义还是其他的一些原因。

  我们转而去了斯里兰卡,我们觉得斯里兰卡是位于非常重要的贸易通道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为能够支持南亚的贸易。当时我去的时候斯里兰卡的内战还没有结束。我跟他们的总统说,如果内战持续下去的话我们是无法投资的,尤其是基础设施领域。当时总统跟我说,傅博士,我们应该能够在三个月之内结束我们的内战,所以我就去投资了,非常有意思。当时是希望国外的投资者帮他们建设在科隆坡的港口。尽管进行了招标,但是招标的结果却推翻了,因为他说赢得招标的公司并不会真诚的来从事这样的项目,就邀请了我们招商局去。紧随其后的金融危机,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去,招商局是唯一愿意去的,我们很轻易就得到了港口35年的运营权,而我们的标价只是之前新加坡港务局中标价的一半。我们仅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建好了,这个港口是深水港。

  现在很多的轮船公司都找到我说,问我能不能用这儿的港口设施呢?我说,你为什么不用其他地区的港口设施呢?因为他说你们这儿的设施非常好。我们这样的做法可以支持和印度的贸易,所以这个案例非常有意思,我觉得这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也可以证明金融危机对我们来说是有机会的。当然金融危机对我们船运公司造成了非常大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融资的成本越来越高。我们就提议可以不可以这么做,把你们非核心的业务就是港口业务进行收购,前提是你们把这些资产卖给我们,你就跟我们签订长期服务的合同。同时必须要使用我们的设施,随着你们在中国投资就可以用我们的设施。这是一个双赢的安排,能够帮助这些企业解决当时的融资困难,或者金融方面的困难。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其他的一些并购,其中一个是和澳大利亚,至少我认为能够帮助中国提高物流效率的合作项目。在中国的这个业务每年的增长率达到100%,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是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中国是可以采纳或采用这种商业模式的。

  大家知道我们有招商银行和很多航运方面的设施,很少有人知道我们还在做食品供应链的工作或者业务。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来,包括印度、韩国、日本、新西兰,过去的二十年一直都在做所谓的食品供应链的工作,而且每年都有非常高速的增长。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把这样好的商业模式拿回中国来用,比如说把欧洲、美国等等一些优质食品引进到中国呢?我觉得这是完全可以做的,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也是好事。而且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对高质量食品需求会不断增长。

  当然来想想问题,就是保护主义,不仅有贸易保护主义,还有投资保护主义。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也不断致力于保护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我想专门提一个问题,是我们自己遇到的问题。我们有很多工程承包,尤其是很多建设工程在海外开展,无论是私营部门还是国有的项目,有的时候价格是非常高的。当然有些企业赚钱赚走了,但是从长远来说像非洲这样的一些国家会抱怨,你看在我们的项目上你们要的价格太高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企业是有优势的,而且应该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竞争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外投资。

  这是我最后想谈的一个观点,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傅育宁先生,下面一位发言是赛诺菲集团首席执行官魏巴赫先生!

  魏巴赫:谢谢主持人,早上好!我所在的公司总部在巴黎的制药技术的公司,大家只要看五百强企业的话,实际上五百强里面法国企业或以法国为总部的企业占比是最高的。在过去的四十年里面,我们从十名员工增加到了现在全球有二万名员工。从我们公司的角度来看,我也想谈一下怎么能够把公司从国内一家公司做成国际化的公司。

  由于刚才讲到的医疗制药行业的特殊性,我们看到美国在医疗行业可能是18%,18%的GDP是投在医疗行业,欧洲是8%到9%的水平。所以在欧洲大概是10欧元里面有1欧元投在治疗、医药、卫生行业。这是一个需要来看的数字,如果你要真正做全球化的经营,你需要考虑你是真正做国际化的还是做殖民化的国家。殖民化的意思是根还是非常牢牢的在本土市场总部,只是用国际作为一个出口的市场。如果你是高科技公司的话,你要做全球化主要出发点是接触到全世界最好的创新。并不是说你自己国内市场能够拿到所有世界上可获得的创新,所以你需要来吸引人才,需要向他们展示对于你想开展经营的国家是有承诺的。这也是为什么说领导层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从高层来说,我们都是非常想了解中国,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对中国市场特别看重。另外个人也需要做很多的投入,比如说来了解这个市场是怎么运作的,我可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说瑞典一家公司,瑞典是比较小规模的经济体,当时最大的医药市场是美国,所以他们进入的一个模式是用合资企业。但是他们有一个和约是在最后的期限完成之后,可以买回合资企业对方的股份。大概是在三年前,我们是花了200亿美元买了在波士顿的生物制药的企业。你可以去做收购,但是收购还不够,你要把美国公司跟法国的公司绑在一起,把他们变成一个员工数量超过一万的公司,并不是一个非常容易达成的事情。我们要做到成功的效果,一定要非常注重文化的融合。必须要保证在生物医药以及在监管方面的专长被保留,这也是为什么说人才是最重要。

  现在我们收购以后的这家公司,是我们业务增长最快的领域。但是如果没有对人才、对文化的注重,就不会做好这样的融合。另外还有一个印度的一家公司,这是我们的另外一个例子。我们公司收购的时候有一个挑战,这个公司立刻遇到了质量的问题。但是我们把日本跟印度的文化进行弥合,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这个公司到目前也没有做的特别好。赛诺菲也买了一家在印度一些公司,能让我们公司的员工进到印度公司后跟他们进行密切的配合,对于我们来说最关键的一点是在总部的人才有全局化的眼光,能够跟不同文化的人开展合作。

  另外跟杜克大学院校也有一些合作,比如有管理层的会议就是在印度开了一周,然后再到别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有这样的领导骨干来帮助我们制订一些人才的策略,另外也帮助我们走向国际。显然欧洲公司要在这一块极早的公司,我们在欧洲原来是一家很小的公司,所以在这一块的增长是非常快的。不像中国,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国内市场可以来消化。另外一方面是专长的开发、竞争优势的开发也很重要,从法国的经验来讲,首先要从高层着力,第二要把人才作为一个抓手。

  主持人:非常感谢魏巴赫先生的演讲,下面请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微博]先生演讲。

  南存辉:各位好!我是来自浙江的,在上海A股上市的一家民营企业。我们集团这几年特别是做了一些走出去的事情,今天的题目是投资自由化与企业走向世界,我们从民营企业的角度来谈一些问题。

  克强总理讲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我们的确感同身受。特别是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这一块来讲对下一步整个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包括和世界各国的企业一起互动,应该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正泰主要围绕电做文章,我们是全球首家光伏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也就是说原来起家的是做电器、输配电设备,与光伏配套形成了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我们现在在国内和国外,加上EPC已经建了上百个电站的经营。在这当中应该说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光伏电站的投资商和技术商。在这里面有很多监管部门的关爱和对我们的关心,这方面的管理是越严越好,但是有时候也会牺牲一些效率。随着发展和壮大,这个时候来讨论进一步放松监管、进一步扩大规模也有好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罗兰-贝格:职业教育体系帮助德国工业化增长 2014-03-22
· 改革优先序与短期增长风险分会场综述 2014-03-22
· 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实录 2014-03-22
· 古斯比:美国高校教育体系不受政府干扰 2014-03-22
· 华润董事长:政府不要为买房人着急 2014-03-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