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兴一楼盘开盘当天就被买家一抢而空,1462套房源全部成交,总额合计37.9亿元,创造了2012年以来北京单日成交纪录。那么,买房真的需要抢么?房子真是个稀缺资源么?从买房、挑房、到抢房,我们的房子到底够不够住?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著名财经评论员姚景源、马光远、张鸿共同评论。
1462套房子一天卖光,这是真的吗?房子真的这么抢手?买房看涨的预期还能有多久?
近日,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一改往日大胆放言的作风,表示对于未来房价不敢预测了。他说之前几年能预测、敢预测,是因为通过观察总结,已经摸清了前任政府的楼市政策思路,但目前就无法预测。而被网友戏称为“空军一号”“末日博士”的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却一改唱空观点,他表示,到明年初,房价或将回暖,迎来新一波反弹行情。瑞银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表示,持有几套房产的人应该出手了,持有现金保持流动性是首选,而不是赚钱,今后三年,有现金流才保命,要提高现金持有量。
千人抢房,十人抢一套。上周末,位于北京大兴区枣园地铁站的中建·国际港项目,日销37.9亿元,创造了2012年以来北京乃至全国的单盘单日成交纪录。
李毅(购房者):从叫上我的号到选完房子,估计也就5分钟。
回忆起上周末的购房经历,李毅还是心神未定,脑子里一片空白,周围都是各种选房叫号的声音,大家生怕抢不到自己心仪的房子,根本顾不上看价格,直接填了房号就签约,就跟抢白菜一样,太夸张了。
如此疯狂,并非只有这一处,同样也是在北京大兴板块地铁4号线沿线的某楼盘,上周末,600多套房源也基本在当天全部销售完。
在北京房山,上周首开开盘的一个项目,504套房源也近乎售罄。
严金明(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时我这(里)也要提醒,就是我们有一些买房人,也不要有的时候跟风,因为大家一听说,哪(里)地好像拍得高,哪(里)怎么怎么了以后,有的时候本来自己还可能是,没有想到现在买房,有的时候他赶快就拿出来(资金)就可能会提前消费,那这样的话,有的时候它又使这样的房地产市场,在某个阶段反而不健康。
房子是稀缺资源吗?我们到底缺不缺房子?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3显示,全国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为100平方米,人均30平方米,近90%的中国家庭全部或部分拥有现住房的产权,超过10%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的住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州也表示,到2015年十二五末,我国家庭户均拥有住房可能会达到1.08套,就全世界经验而言,户均拥有1.1套住房以后,住房市场的峰值就会到来,中国住房最短缺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张鸿:大家对未来的房价有一个自己的研判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就这一段时间的观察来看,买房的人在抢房,买地的人在抢地,不到一个月,北京已经诞生两个地王了。
任志强其实是说,因为对政策的把握不清楚,所以我没法判断未来的房地产情况了;谢国忠其实只是给出了他对未来政策的一个判断而已,他就是说未来财政压力会大,然偶地方政府可能会倒逼,中央政府可能会放松一些对房地产的控制,所以他的结论是明年可能还会要上涨,所以他们其实是对政策的一个研判。但是很多开发商的逻辑可能不光是对政策,他们是对自己卖房的热情也是传导到那儿了,所以这两天诞生又一个北京的地王,孙河从去年9月份开始卖地。第一块地的时候,楼面价是两万,当时就说这个楼面价有点贵,但到现在为止,已经是五块地拍出去了。光说现场举牌,去年9月份的第一轮,第一块地是10轮举牌,紧接着第二块地是16轮举牌,然后是21轮举牌,25轮举牌,到昨天是70轮举牌。为什么我说大家都在抢,要买房的都在抢,就是大家其实对未来也是有一个他们的判断。
马光远:调控政策半年来一直沉默 未来肯定有一个很大的转折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这些盘的销售情况跟这半年以来,北京整个房价的表现、地价的表现,以及整个房地产的热度,我认为是完全吻合的。也就是说,不要说1400多套,2400多套也有可能一天抢光。
我们都在面临着一个思维的转变,一个大的变局的开始,就是我们现在必须问一个问题,房子够不够?是房子不够导致的,还是说是房子够,但是种种的炒作导致的。政策这半年以来一直沉默,你看从1月份到现在,除了国五条以外没有出台任何政策,特别是这一届政府上台以来,没有出台任何关于房地产的政策,特别是每一次经济数据以后也不谈房地产,这说明肯定有一个很大的转折。
姚景源:高房价不利于民生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的观点是,我一直坚持,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高的离谱,而且高的离谱,第一,它不利于民生,第二,它也不利于房地产产业的健康发展,它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那么现在一个问题摆在我们大家面前,就是为什么这样一个离谱的价格,结果现在市场还是这么火爆?那么商品在交易的时候,它价格的形成取决于两点。第一点,就是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就是你有什么样的购买欲望,强烈不强烈;第二,就是购买者的货币支付能力,就是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和货币支付能力决定了在交易时候的价格。我认为,应该在供给方面加大力度,而现在更多的调控我们恐怕在需求方面,比如说限购,所以我们还是应当在供给的领域采取有效的办法。
马光远:要让拥有多套住房的人感觉不合算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统计,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2.9平方米, 7.1亿城镇人口,算下来是234亿平方米,但是还没算全,因为还没包含66亿平方米的小产权房,还有相当一部分不由地方管的福利分房没有算。按照我的粗略统计、保守估计,我们的存量房超过300亿平方米,300亿平方米算下来意味着人均居住面积超过40平方米,所以总量绝对够了,40亿平方米的面积意味着什么?我们超过90年代的日本、法国、德国的平均居住面积,我们已经告别了住房短缺。
够住是个什么概念?一线城市为什么不够?因为一户家庭拥有多套住房的比率太高,也就是说有一些人可能没房子,但是有很多人有房子,为什么有房子?因为他在制造一些需求。也就是说,如果总量够,北京究竟有多少房子,按照现在中介的说法是800多万套,800多万套按照北京的人口也是够的,所以现在是一个结构问题,不是一个总量问题。事实上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有房,最关键是什么?因为土地资源是稀缺的,也就是说,如果整个房地产政策制度建设比较完备的话,那么他不断的用政策在调控,让拥有多套住房的人感觉不合算,也就是说你占有房子你要付出成本。我们现在存量房没有任何成本,这是最大的问题,所以为什么我们抓一个房姐,有几十套,抓一个房爷,有几百套,就是因为他拥有这个房子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张鸿:房地产税应该是税制改革的一部分 而不是调控房价的一部分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总量应该是不缺的,这个数一算就算出来,但是结构性短缺,就是收入少的人他会缺,然后资源丰富的城市也会缺,因为大家都往那挤。比如我在老家农村里面可能还会有一套房,那一套房不值钱,可能120平方米,甚至150平方米,说不定还有小院,但是我在北京要居住,而且未来还会有大量的人可能要离开农村,要去城里,所以我不够住。就比如说我现在一家三口好像是够住的,但是如果把我妈接到北京来,那就不够住了。
当然,仅靠房地产税可能很难让房价下来,重庆和上海的试点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而且房地产税应该是税制改革的一部分,而不是我们调控房价的一部分。就是中央和地方的花钱的问题其实是这样的,所以很多地方政府为什么敢于让房价上涨,敢于制造土地的稀缺,然后让土地抢手?就是因为他有底气说钱不够,我和中央分税,我缺钱。所以这个问题事实上是我们一直谈的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你怎么解决事权和财权的这样一个平衡。
姚景源:我们住房的拥有存在不公平、不平等的现象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你就是和全世界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比,我们住房的数量都是不低的。现在另一个问题是,不少民众又没有住房,又感到住房很困难,所以这是一个什么问题?是个结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住房拥有不公平、不平等。比如说我们一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人拥有几套、甚至几十套住房。但另外一方面,我们需要住房的人又买不起,住不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目前大家对房地产领域的意见,主要还是一个不公,就是不公平,这是一个大问题。
张鸿:房地产信息以及住房信息一定要准确掌握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前几天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将来人口普查可以跟住房普查联系在一块。我觉得,其实这个家底早就应该摸了,比如说住建部的说信息联网,上半年信息联网任务还没完成。就是这些我们所有的政策,我们再说一遍,所有的政策其实依据就是来自于那些信息的准确,如果这些信息我们不掌握,那么我们怎么去制定我们的政策。
马光远:三四线城市已经过剩 一线城市暂时不会出问题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这是个基本供求关系的问题,其中有存量,还有增量。为什么现在是一个转折点,因为按照增量的增法,未来十年整个房子是绝对过剩的。也就是我算每年可能要过剩两百万套,这是个很大的数字。整个房地产的走势现在比较清晰,就是小城市已经调整,三四线城市已经过剩,然后一线城市现在大家还在进入,整个出现了一个分化,所以你现在要是置业的话,一线城市还可以,暂时不会出问题,但是四五线城市已经问题很严重。鄂尔多斯,我们多年一直在讲,每户已经有十套房子,不跌才怪,所以未来整个房地产市场应该比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