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一直以来媒体关注的热点。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不外乎有三层原因。
首先,我国长期性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增长优先导向,而不是就业优先导向。有人说增长优先就是就业优先,我们保增长就是保就业,这看起来是有道理的,实际上两者矛盾非常大。
在重化工业阶段及增长主要是靠投资而不是消费的环境下,保增长一般是保投资,而现在的高投资增长创造的就业却较低,增长优先就是投资优先、大项目优先、大企业优先。
而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政策完全不同,保增长是“适度”的保,主要是保就业的稳定,而就业的主渠道是中小企业,是服务业,是民营企业。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更多的是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民企、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个原因即金融体制问题。由于中小企业效率较低、信用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各国的金融机构从成本、风险、收益等方面考虑,都更偏向于给大型企业融资,导致中小企业融资不足。
我国缺乏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来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小企业发展在融资上有天然的劣势。在重化工业化阶段,如果不予以特别的体制或政策安排,融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现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大大小小数量很多的商业银行,但他们与国有大企业在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上完全同构,没有分工。
如民生银行成立之初说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服务,但其实早就变了,为大客户服务才是他们的宗旨。巨大的存贷款利率差(金融过度管制的结果)和房地产融资的高回报使全国的各类银行日子非常好过。因之,无法形成金融的分工,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靠民间借贷完成,正常的金融机构不愿介入。
第三层的原因是利率政策的扭曲。正是低利率政策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异常困难。在一个很大的负利率下,企业对资金贷款的需求被无限放大。贷款总量好比一个“池子”,由于存贷款利率过低意味着贷款将占大便宜,池子里的“水”全被大企业、国企(包括房地产商,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仍保持20%左右的增长,很充足,房价怎么可能跌呢)吸光,中小企业通过正常的渠道无法得到一分贷款。
而在往常,由于利率接近市场均衡利率(实际利率为零或小的正值),这池水并没用完,还剩下两至三成,可供中小企业使用。即在人为把利率压得过低(负利率值很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在两方面“断流”。一方面,正常贷款“水”被取光,低成本的贷款一分也得不到。
另一方面,因为少了20%至30%的正常贷款渠道,大量的中小企业只好将贷款需求向民间借贷转移,于是导致民间借贷成本大幅上升。在正常情况下,管方贷款利率为6%至7%,民间贷款利率为15%左右,而此时,民间借贷利率却陡升到30%以上,结果,中小企业不是贷不到款,而是贷款成本过高而不敢贷、不能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