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20 作者:王晓燕(北京工商大学) 来源:中国证券报
|
|
|
作为放贷主体的商业银行,面对中小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宁愿将资金长期沉淀于利润率较低、发展缓慢的大型企业,也不愿在中小企业借贷政策上有所松动,其中原因值得深思。然而,占工商注册企业数量99.1%的中小企业是商业银行的巨大市场,也为竞争日益充分的银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商业银行转变观念,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金融创新,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发新产品,提高运营能力,在灵活服务中小企业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第一、设计科学、量化的风险识别体系。向中小企业放贷时,要求中小企业提供各类详细而复杂的数据、报表资料,再经过层层测算和审批,不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如果能把握中小企业核心点的信息,将其科学地指标化,应用到风险识别定价领域,必然能够提高银行放贷的准确度和服务效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具体的特点,可以充分运用企业主个人、行业及信用等信息,甚至包括其日常开支凭据等信息,科学提炼、设计、开发,作为风险测算指标,合理运用信用评分技术,实现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标准化,贷款流程自动化,进一步简化程序。这样不仅能解决对中小企业风险识别、防范困难的问题,还有助于银行更精确地贷款定价。比如,小信用评分技术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与小企业相关的各种有用信息(小企业主个人信用记录、银行内部客户化信息数据以及外部信用机构相关企业信息)的结合,借助数理统计方法测定借款企业未来信用表现。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这种方法就在美国银行业评估和发放贷款时广泛应用,经实践显示了其有效性。 第二、实行批量营销、联保联贷的信贷策略。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但其细分行业多,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分工细致,关联程度高,相比个体企业而言,其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强。银行可以根据中小企业个体借贷风险高,但行业团体风险较小的特点,进行集群授信、联保联贷,为中小企业集体放贷,或由行业内中小企业相互联保。此外,可尝试捆绑式信用放贷方式,将几个具有不同行业特点、不同风险等级的中小企业进行集合式放款,从而达到集中管理、分散风险的目的。利用中小企业与小企业主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实行公私联动,在放贷之余发展各类相关业务,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第三、开展“融资票据化”。“融资票据化”即以某一大中型企业为领头雁,发展其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关键中小企业为融资主体,以大中型企业的整体实力判断融资主体发展前景,并为其专设承兑票据办理贴现服务。银行对于大型企业产业链条上的中小企业所持有的特定承兑票据办理贴现服务,或实施应收账款买断服务,促进其中小企业尽快回款,融通资金,变相满足其信贷需求,不仅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也确保了银行资金安全。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