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常回家看看”入法更入情
2012-06-29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字号

  解说:《老年权益保障法》修改进行时,“常回家看看”为何写入法律?《央视财经评论》正在关注。  
  主持人(史小诺):各位晚上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央视财经评论》,您经常会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吗?你每一个月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会有多长?这两天,一条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常常去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的提法进入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草案当中,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成为时下多家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常回家看看为什么会写到法律条文当中?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了?应对老龄化挑战我们应该怎样着手?先来看一下相关的新闻。   
  记者:您父母多大岁数?
  儿子1:父母七八十岁了。
  女儿3:我妈62了,现在只有我妈。
  解说: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儿子2:我爸62,我妈59。
  记者:他们是自己在家吗?
  儿子2:对,他们自己在家,现在父母年龄大健康可是问题。
  解说: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85亿,占到总人口的13.7%。为了有效应对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6月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备受舆论关注。业内的专家把这次草案的修订称作是脱胎换骨的修改,因为它已经从原来的六章五十条,扩展到九章八十六条,新增三十八条,修改三十八条。
  同时,舆论关注到了(草案)的几大亮点,包括明确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长期战略任务,保护老年人财产和权益,对失能老人给予护理补贴,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等等。
  其中有一条应该最引人关注,那就是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一规定也被大家通俗地理解为“常回家看看”。
  歌词:找点空闲,找点时间……
  这是一首传唱了十多年的老歌,唱出了很多人的共鸣,如今“常回家看看”却有可能成为法律,全国的老龄办数据,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半的老人是空巢老人,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核心城区的老人当中,空巢率达到了70%,全国老龄办指出,今后空巢现象将更加的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
  记者:多长时间回一次家?
  女儿1:一年吧。
  女儿2:确实觉得很少,但是没办法,没有假期。
  母亲1:反正也是愿意儿女经常回家看看,但是他们工作压力大,也不想给他们增加负担。
  记者:自己心里有没有想着让他们多回去几次?
  母亲2:是想,但是面对现实吧。
  解说:据中国老年科学研究中心的统计,城市老年人中感觉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只占56.9%,农村老年人的这个比例竟为33.1%,独居的空巢老人更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长期陷入无趣、无助的状态会使老人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   
  主持人:特别熟悉的旋律,《常回家看看》大概是十多年前春晚的一首歌曲,但是我发现这首春晚歌曲流行的时间特别长,到今天都还在唱,说明它引起的共鸣特别特别强,在人们心中,老马,你甘肃人,多久回家看父母一次?我们先拷问一下。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我前一段时间刚回家。
  主持人:刚回家。
  马光远:看我父亲,我父亲生病住院,当然每年对我来讲的话……
  主持人:春节。
  马光远:能回家两到三次,我觉得已经对我来讲回家已经很多了。我这一次回家的路上,有一件事特别让我感触,就是接我的司机,然后在路上告诉我,说昨天晚上他没有按照往常一样,在睡觉以前到他父亲那儿去坐坐,然后老人家以为出了什么事了,或者说儿子可能对他有什么意见,第二天,特别郑重其事的打电话说,昨天为什么没有来。所以我觉得,这种情感的需求不仅仅是老人的,而且应该说他们已经形成了人的这个整个生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我觉得,当我看到说,我们法律在进行修订的时候,把这么一个要求写入这个法律的时候,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这是一种引导,我看到很多人对这个规定本身有很多的误解,比如说你怎么样去执行,什么叫常常,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法律规范本身是有很多很多的功能,你比如说,它有教育功能,它有引导功能。
  主持人:对。
  马光远:它有激励功能,等等的,那么这么一个要求写入法律,事实上是倡导大家在目前中国整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整个城镇化加快的过程中,那么不断分裂出的小家庭,不断出现的一些空巢老人,他们的精神需求,他们的亲情需求怎么样得到满足,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引导回归传统的一种风尚。
  主持人:照理说,它进入法律的这样一个条文当中,我们觉得其实就像刚才马老师所说的那样,它是个提醒,我们需要这个,它可能就是一种引导的方式。
  霍德明(央视财经评论员):它真的是个提醒。
  主持人:对。
  霍德明:可能大部分人有这个感觉,但是今天我上网查了一下“常回家看看”官司。
  马光远:因为不回家,打官司。
  霍德明:铺天盖地的打官司,比如说无锡那有一个蒋姓的老太太,她自己说了,每个月养老金我有九百多块钱,不愁吃不愁穿的,我就是希望孩子们回来看看我,原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她有五个孩子,五个儿子。
  马光远:对,我家里八个孩子。
  霍德明:八个,她这五个儿子呢,原来是跟老三住在一块的,到了九零年代,大概这几个,五个儿子就说咱们轮流抚养吧,这个轮流就轮流坏了,很多人就觉得这个东西本来有这个义务,他们不愿意尽,于是,最后上法院,最后法官判,他的老大多一点,有几间房就让老太太住进这个老大的供养的房子,但是之后其他的孩子也不来看望,所以最后引起了这个蒋老太太她一个向法院要起诉,法官把这个事情整个了解了以后,然后请调解委员会,把所有儿子召集起来,这么做是不对的……
  主持人:这又是一个社会现象。
  霍德明:没有法律规定,但事情还是得到圆满解决,每一个孩子都知道了,这个要精神抚养是很重要的,所以每个人定时、定期大家都回家来看看,这就是常回家看看,这个法。
  马光远:所以这条法律我觉得经过大家这种通俗化地解读,用一个歌名来解读了以后,事实上引发了什么,大家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改的关注,所以我认为贡献是非常大的。
  事实上这一次修改本身修改的程度非常大,很多人讲是叫整个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给了一个脱胎换骨的这种说法。你比如说,增加了38条,除了说,你要满足老人,经常回家看望父母的这种愿望以外,还有什么,比如说把养老,把老年人应对老龄化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包括对老年人权益的一些保障,包括未来社会养老怎么办,修改的幅度非常大,角度非常多。所以我觉得这个法律本身事实上让很多人关注,事实上是一个好事。
  主持人:非常温暖的这个法律的条文,那么就“常回家看看”入法,我们来听一下网友的说法和他们的评论,这位朋友“张海”他说“为了能和我的父母间相互照应,我在离父母家‘一碗热汤'的位置买了新房。上学的女儿每天中午都去爷爷奶奶家吃饭,晚上放学也是在那儿下车,我们再到父母家去接她。所以每天见到父母是幸福的,尽管有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我能够感觉到父母也很享受每天见到我的时刻。'常回家看看'的确应当立法,让一辈子不容易的父母能够经常得到一家子团团圆圆的机会”。
  其实我们看到现在城市化的进展、工业化的进展非常之快,很多人可能会由于一些具体的原因,比如说远在其他地方打工或者是由于自己的工作压力,生活上住房压力,甚至自己子女入学等等压力,可能没有常回家看看,那么就这样一种现状,我们接下来通过一个片子来进行了解。  
  解说:“常回家看看”拟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消息在年轻人中间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一网络论坛上,网友纷纷留言:不是不想回,而是“力不从心”。
  工作忙,时间少。老家是泰安的小王去年刚研究生毕业,在青岛一家地产公司上班。由于公司需要经常加班,每周只休息一天,休班时就想在家好好睡一觉,哪儿也不想去,就更别提回家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异地工作,因为没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的例子不在少数。据了解,一些公司规定请假时间不能超过三天,不然当月的全勤奖和奖金都会被扣掉,这也导致一些年轻人不敢请假太长时间回家,只能等到春节才能和家中老人团聚几天。
  经济上无法负担,年轻人经济压力大,要买房、还房贷、车贷,孩子上学花费也很高,每次回老家的探亲成本,也让年轻人有种说不出来的压力。
  刘女士老家在江苏,她现在是公务员,能享受带薪年假,但回家看老人的次数仍然不多,“以前我一年回三次老家,后来不敢了,成本太高,现在也是一年回一次”。刘女士说,每次和老公、孩子们一块回家,光车费就要一千多元,加上再给家里老人、亲属带的礼品,需要花费五六千元,感觉经济压力太大。
  租房成本太高,著名的“一碗汤距离”告诉我们,子女要对老人们进行良好的照顾,即使不和老人住在一起,住所之间的距离也不应该太远,应该以给老人送过去一碗热汤而不会凉为标准。
  但现实的情况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外出打工,使得很多村庄变成了“老人村”。而大城市高额的租房费用,他们自己都无法解决“居者有其屋”,将父母接到自己身边一块生活、每天膝下成欢,享受天伦之乐也只是一种理想。  
  主持人:其实很多子女现在都是在远离父母的城市生活,就像我也是这样,我父母在重庆,大概我比马老师能多回去几次,这个频率稍微多一点,但是我发现,我其实回去陪父母的时候真的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跟朋友在外面玩儿,或者是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且父母非常地理解,就觉得你能回去有一点点时间陪他们吃顿饭,他们就感觉非常幸福,就是一家人坐在餐桌上。
  那接下来我们首先看一个联合数字一百做的这样一个调查,“难以经常回家看父母的原因主要是什么”?我们看到大部分,60%的朋友认为“工作太忙”,“没有假期”占37%,“路途太远”占31%,“生活压力大”占到28%。
  那么两位认为就是“常回家看看”为什么这么难?原因到底在哪里?是不是这个比例能够稍微再缩小一点这个数字?
  霍德明:我先说一下,刚刚网友都讲,小片也讲,难啊。
  主持人:对。
  霍德明:难啊,《论语》有正篇说了,子夏问孔子说:什么叫孝?孔子这么回答的“色难”。人家早就知道很难了,和颜悦色伺候父母是最难的,其他那些网友调查,我觉得跟这个和颜悦色比,那就差了,差太远了,它里面讲“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
  马光远:对。
  霍德明:“曾是以为孝乎”?你认为这样就尽了孝道了吗,对不对,太清楚了,所以“色难”、“色难”,我自己的父母也在境外,的确,一年我就看他们一次到两次,其实比较远一点,但是我一直想着说,如果这么难的时候,我要想到父母该怎么样表达我的心情,其实就已经开始做这个事了。
  主持人:对。
  霍德明:打个电话,现在还有视讯,网络这么方便,我弟弟当然也在我父母亲旁边,这点上我稍以自慰一下,不过我一直想到难难难,孔老夫子早就给我们解了答案了,只要你能和颜悦色,想到父母,就会想办法去做它,这个时候其他的,就像光远刚刚讲的都是枝微细节的小事情。
  主持人:是。
  马光远:中国现在是唯一一个老龄人口超过1个亿的国家,我想随着未来我们城镇化的加快,这种局面还会加剧,那么怎么样来全面的来对我们的政策进行梳理,包括中国的养老产业问题,事实已经远远的走在中国的老龄化的这个速度的后面。
  我记得我每一年回家的时候,因为我们老家以前在农村,我就特别想念那个我从小长大的那个农村,那么去年我回家一趟以后,我真的不认识了,我哥告诉我说……
  主持人:大部分人可能都出去了。
  马光远:我们住的巷道里面七八户人家,现在仅仅住着一户人家,所以这种情况,我想我们恐怕不仅仅在法律上去应对,在公共政策层面,在一个养老产业层面怎么样来积极应对老龄化,那么满足老人在养老的物质方面的需求,精神方面的需求,已经真的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一个政策层面,一个国家战略层面一个很大的一个事实。

  主持人:那么我们经常会说这个百善孝为先,经常会这样说,但是怎么做?怎么样让我们正在老去的父母感受到我们作为子女给他们的爱?应对这种老龄化的社会现状,我们还可以做一些什么?我们先进一段很短的广告,广告回来继续评论。
  
  解说:常回家看看为何成空?倡导孝道观念,常回家看看如何落实到行动上?《央视财经评论》正在关注。  
  主持人:这里是正在为您播出的《央视财经评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常回家看看”,多回家陪陪老年人。那么怎样能够更好的做到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怎么样能够多去陪陪我们一直深爱的父母亲?应对这种老龄化的社会现状,我们可以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可以实施,两会会有怎样的感受?
  霍德明:我们今天谈的是老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案,这里面“常回家看看”了当然就是要不要入法了。
  马光远:对。
  霍德明:我这个人,一向是先把事情想清楚,说明这一头咱们有遗弃法,《刑法》261条,里面可规定了,对于老人以及孩子这种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如果……
  马光远:其实现在是中国的传统道德进了法律。
  霍德明:这个如果对他,家庭成员对他不抚养的话,你是有刑事责任的。
  主持人:对。
  马光远:遗弃罪。
  霍德明:《刑法》里面规定的,遗弃罪,很清楚,这个是在天平的极端这边。中国这么大,你说定一个全国的法律,规定每一个孩子,每年都要回家看看父母,可能真的不实际。
  主持人:对。
  霍德明:是不是,但是你如果不规定,好像又对这个事情不重视。
  主持人:太漠然,对。
  霍德明:于是,我们原则上可以把这个“常回家看看”当做是一个地方政府,它完全可以就地方的实际需求,我们现在很多地方,你在地上吐痰,我可能地方我就罚你,到另外的镇,可能罚款就不一样了,是不是,污染,很多地方其实地方是有弹性的,既然地方有这个弹性,地方有这个传统,就让地方政府或者地方人大,就地方的实际需求把这么一个“常回家看看”或者入法或者不入法,或者规定它有一个某一个传统、某一个惯例,让它能够在这个地方能够确实执行下来。
  马光远:其实这个在老年权益保障修订之前,一些地方已经在立法,比如说辽宁等等的,它已经做了就是已经在做一些尝试。
  对,事实上我觉得去年的时候,我们曾经做过某一个市的养老产业的一个调查报告,这个调查报告,事实上我做完以后让我大吃一惊,第一个是中国目前为止,可以说,全球最多的老人在中国,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也非常快,但是我们看中国的养老产业的话,那么养老产业现在大家给它改了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叫“银发经济”,也就说老人的这么一个经济。
  那么你比如说,我们调查完以后我们发现,第一个是中国养老的这种床位,跟国际上,比如发达国家是5%到7%老人的,那么我们只有1.6%左右,远远的低于发达国家,更低于发展中国家2%到3%这么一个平均水平。
  第二个我们去看一下那个养老的这些专业的人员,那就更缺,我们现在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或者是专业机构,专门来培养老人护理的这么一个专业,我们的护理都是普通的一些护理,针对老人的很少,专业人员非常稀缺。
  那么我们再看了一下相应的一些比如说税收、土地等一系列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的话,我们到一些民办的这种养老院去看,那么他们告诉我说,你看第一个我们拿地非常不容易,我们拿地的话,现在土地是非常贵的,我们租一个地的话,那么一般土地的回收成本就很高,那么再一个比如说在用电、用水,包括税务免费方面,现在很多规定都没有落到实处。
  特别是什么呢?因为老人很多时候,比如说走路不小心,万一摔倒以后,谁来承担这个责任,那么到保险那去问保险,没有这么一个保险品种。
  所以等等的我们看到以后,那么最后完了以后,我们又看到很多的专家列举的这些数据,比如说,中国未来养老产业整个的这个蛋糕,直接的这个数额就达3万亿,这是很大的。
  那么未来从事养老行业的人口,可能有七八千万,那么这么一个蛋糕现在大家不敢去碰,因为什么呢,因为它目前风险很高,收益又很低,那么相应的政策又不完整。
  所以我觉得对于养老这个事情,我们修改这个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样在产业层面,在养老产业这个层面,积极的来应对,在老龄化加速的同时,把中国的养老产业也加速推动,加速完善起来,我想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应对。
  主持人:那么就这样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我们接下来来听一下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他们的说法和观点。  
  肖群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常回家看看这个问题是在现代社会多元时空范围加大的,这么一个条件下出现的一个新的孝道义务,实际上也就是我们过去古人说的“悦亲”和“敬亲”,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住的不是马家坡、李家沟,我们可能住的是中国庄、地球村。
  所以常回家看看变成了一个问题,中国古人讲“心”和“迹”,就说只要有这份心,就会能做到这样一个行为,所以我觉得我们儿女只要有那一份孝心,就会克服生活、工作上的各种困难,让亲子关系和谐、家庭和谐,那么把常回家看看作为一个法律义务,并不是放弃我们在道德上,对人们继续进行弘扬孝道的宣传教育,然后用道德和法律共同来支持常回家看看这样一个伦理义务,使我们中国的孝道得到弘扬,也使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保障,有利于解决我们中国的养老问题,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常回家看看一个非常温暖的主题,其实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在大概上一次回重庆回家看父母是4月份,当时有一天天气特别好,刚刚下了雨,第二天一早,但是天就晴了,我当时和我妈一块到楼下的菜市场去买早点,大概8点半的时候,拎了几根油条回来,然后就非常惬意地母女俩走在这个小区里面,我自己听见鸟叫,然后看见雨后的重庆觉得很舒服,然后我妈就说,跟女儿有一个一起去买早餐的过程,好幸福啊,觉得特别地欣慰。
  马光远: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但她这句话,当时真的是轻轻地震动了我,我觉得我母亲,我妈妈、我爸爸太需要女儿这样常回家看看,就是这样一个场景,可能给他后面的一些岁月留下非常温暖的片刻和片段,一句话或者是一个行动,或者是跟老人在餐桌边上吃上一顿饭,我觉得就是给他们的爱,我们的父母他们就能够感受到,我们给他们的这种暖暖的爱……  
  歌词: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唰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地方救市:屡试调控底线 2012-06-28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国内油价“三连降”? 2012-06-27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温州公车改革:如何撬动? 2012-06-26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欧洲杯还是“欧债杯”? 2012-06-21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G20峰会,救得了欧元吗? 2012-06-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